本期目錄

  第8期 (2010/3月號)

 

生命教育專欄

  

大學生 你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嗎 ?

搭上少肉順風車多吃蔬食更健康

 

性別平等教育專欄

  

你不能不知道的性平新觀念

追夢,我的世界宇宙大

 

生涯輔導專欄

 

掌聲自己給

優點與缺點的界線

 

資源教室專欄

 

學輔中心志工心得分享

學會「愛」與「分享」

活動快報

 
       

 大學生 你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嗎 ?

         你的人生典範是誰?」時,絕大多數回答「沒有」,其次才是父親、自己、母親,或老師(以自己作典範,有點怪怪的)。這一題的回答似乎替前面一題找到了答案,如果心中無人生的楷模,當然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就難怪學生會感到迷惘、痛苦。

     如果一個孩子長到廿歲,不知自己要做什麼,父母要開始憂心了,而「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沒有意義」就更嚴重了,這種極度的悲觀在研究上叫做「習得的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這個實驗是兩隻狗接受同樣程度的電擊,一隻有主控權,在電來時,可以用鼻子壓鈕把電停掉;另一隻則是怎麼做都無效,只能哀鳴。後來把這兩隻狗搬到全新的環境中,換上全新的籠子,這時,原來可以關掉電源的鈕無效了,這隻原來有主控權的狗在情急之下,會跳過不高的柵欄,到籠子的另一邊去,逃脫電擊。但是過去做什麼都沒用的狗,換到了新環境也不會想辦法逃脫,反而躺下來,全身接觸通電的地板,讓實驗室瀰漫毛皮燒焦的臭味,慘不忍睹,因為牠已全然放棄,甚至連哀鳴都放棄了。

     美國政府認為由後天環境所造成的學生自我放棄是文明社會的恥辱,所以他們花了很多錢去幫助貧民窟的孩子,使他們跟得上課業,不讓絕望產生。因此天下雜誌這份調查所透露出來的學生無助感不可忽略。

     最近又有一份針對二○○七年廿萬名大學及研究所畢業生所做的畢業後工作情況調查,發現百分之六十的碩士生做的工作並不需要碩士學歷,有一半以上的碩士生所從事的工作與主修幾乎無關。如果跟專業無關,念碩士所為何來?不是浪費父母的錢和國家的資源嗎?

     當國家投資這麼多錢到高教上,而一半以上的學生是所學非所用時,我們需要徹底檢討高等教育的課程了:為什麼我們的訓練趕不上時代的需要?為什麼我們的大學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又為什麼會有百分之五的學生覺得自己人生不管做什麼都沒意義?我國教育資源的分配一向是個倒金字塔,小學的學生人最多,分配到的資源最少,捉襟見肘,許多小學把畢業旅行和戶外教學合併舉行,因為沒有經費,為什麼不把錢用在打根基上?一棵沒有根的樹是不會開花結果的。

     這兩份調查讓我們看到教育必須務實、腳踏實地從小做起,不是用錢去砸「百大」,生命教育不應該再在教室中上課,而是讓孩子大量閱讀偉人傳記,建立他心中的人生楷模,再帶他們去生活中實做,了解人生的意義。

資料來源:2009 /12 /07 聯合報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洪蘭撰

回到目錄


搭上少肉順風車多吃蔬食更健康

     動物不等於人類的食物!立法院通過各縣市政府每週一天吃素提案,台北、新竹、雲林、彰化等縣市中小學表示支持,陸續加入一週一素行列。「週一無肉日」平台發起新觀念,提倡全民從自身做起,響應這股「少肉旋風」。

     素食經常因為不夠方便、美味導致民眾卻步。隨著地球暖化日趨嚴重,少肉多菜的飲食習慣可能成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關鍵。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理事長許湘鋐坦承,藉由立法讓所有人吃素有困難,推廣週一無肉日是增加蔬食機會,讓民眾有更多選擇。

  許湘鋐指出,五穀雜糧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物,但只有5%的五穀雜糧被人類食用,其餘流入畜牧業,作為飼養雞鴨牛羊等動物的用途。

  台灣觀光學院董事長柴松林表示,全球70多億人口中,有12億人口沒有足夠的食物。他分析,糧食分配不均來自於人類把穀物拿去養動物,為了讓穀物長得更快更好,農人施放化學肥料及農藥增加產量。層層循環下來,不僅落後地區人民沒有食物可吃,吃進大量肉食的民眾會吃進更多化肥農藥,導致健康亮紅燈。

  柴松林表示,以台灣男性最容易得到的大腸癌為例,主因來自於肉食;女性易患肺癌不是因為吸菸,而是使用煎、炸烹調肉類時,吸入過多油煙。

  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徐仁修問:「生命難道只是吃吃喝喝?」當所有動物都被吃光,受害的還是人類,他呼籲民眾留給動物一個生存機會,也給自己一個機會。

 資料來源:台灣立報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01/131/217ib.html

 回到目錄


你不能不知道的性平新觀念

             倡兩性平等歐盟禁用MissMrs

 倫敦每日郵報16日報導,歐盟領袖以帶有性別歧視色彩為由,決定禁用Miss(小姐)、Mrs(太太)等表達女性婚姻狀態的稱謂,連sportsmen(運動員)、policeman(警察)這類字眼,因為結尾的menman有男性意涵,不夠中性,也在禁用之列。

歐盟同時公布最新版指導原則,試圖推出中性稱謂。官員指出,歐盟領袖與歐洲議會議員必須避免觸及婦女的婚姻狀態,只須直呼對方姓名即可。這意味法文、西班牙文的類似字眼,如MadameMademoisellefraufrauleinsenora senorita也在查禁範圍。

不僅如此。新規定還禁止使用sportsmen(運動員)和statesmen(政治家),建議改用athletespolitical leadersMan-made(人造的)這個字眼也在禁用之列,宜改用artificialsyntheticair hostesses(空姐)應改為flight attendants(空服員);policemanpolicewoman(警察)也應改稱police officers

唯一未禁用的字彙是waiterwaitress。這意味,歐洲議會議員至少在餐館喝咖啡時,可以省去稱呼上的不便。

這套新準則由歐洲議會秘書長公布,許多議員感到不可思議。蘇格蘭保守黨籍議員史迪文森表示,新準則政治正確過了頭。他說:「歐盟曾試圖禁用風笛,也曾規定香蕉的形狀;現在又試圖規定我們如何使用本國語言。兩性平等是最後一根稻草。『思想警察』已在歐洲議會中張牙舞爪。」部分議員表示,他們不但將繼續使用既有的語言,並已要求議會秘書長說明這項構想的出處及成本。

 2009-03-18/聯合報】【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回到目錄


「追夢,我的世界宇宙大」

吳嘉麗 總策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企劃執行/女書文化 出版

(上冊)林以加編著, 江長芳繪圖   (下冊)黃筱晶編著, 陳貴芳繪圖

   十五個勇於追夢、熱愛工作的生命故事,讓孩子看見多元的、女性的、在地的、當代的典範,引領孩子打破性別的框架,打開無限的可能!       
書籍訂購辦法:請洽女書文化  TEL:02-23628244 http://www.fembooks.com.tw

 

 老師,我們台灣也有女性科學家嗎?

蕭昭君

教師研習場合,我經常問第一線國小教師的問題是:「請舉出各位所知道的科學家。或是教科書都在教導哪些科學家呢?」當科學家的名字被像接龍般一一點出來後,當場這些老師就不得不看見:果然絕大部分是男性,以及白種外國人。這也說明,不管是大學生或是小學生,都不難出現如下的迷思:「凡是叫得出名字的科學家好像都是男生」、「偉大的科學家好像都是外國人,都是白人」、「偉大的科學家好像都是古時候的人,像瓦特、愛迪生、愛因斯坦。」、「除了居禮夫人,好像很少聽到多麼成功的女性科學家。」

 台灣的科學家呢?學童長大的過程,在欠缺對於本國科學家的認識的同時,更不知道女性也可以投身科學界。因此,學童長大的過程,似乎不會將科學這個重要的領域,跟女性產生密切關聯。對科學產生興趣的女童,不知道何處尋找楷模,家長也不知道要不要或是該如何鼓勵女兒投身科學。

 要讓孩子理解女生也可以投入科學的觀察、探究,甚至成為終生的工作,讓有興趣的女生可以找得到學習的楷模,相關的圖書資料記錄,會是一個有效的媒介。在閱讀「女孩的in發明」這本為學童書寫的小書時,我就在想,這些美國女性發明家的故事,對於台灣的學童終究還是隔了一些距離,老師可以在哪裡找到讓學童可以親近認識台灣女性科學家的文本呢?因為對兒童而言,有意義的學習,必定要具體的跟他/她的生活世界產生近身關聯。我常常在找答案。有些文章或是書籍的零星報導,文字又嫌艱深,只能仰賴老師轉化。我也常常焦慮如何在國小現場彌補這一塊懸缺課程。 

今年夏天,台灣終於出現了這樣的一本書。由長期致力提升「女科技人能見度」的性別平等運動工作者吳嘉麗教授總策劃的「追夢,我的世界宇宙大」繪本故事書,用最具體的方式,讓台灣的孩童得以看見:原來,台灣有這些眾多姐姐們,分散在不同的科技領域,對科學付出不同的貢獻,閱讀她們成長的故事,以及她們如何努力突破各種困境,完成自己的生涯夢想,讓學童有一個機會產生「以後我也可以如此」的意義連結。這個文本的生產,最大的貢獻是讓台灣的學童,終於可以有機會看到自己國家內的、當代的女性科技人的具體楷模。

 這是一本讓人驚艷、愛不釋手、超級漂亮的故事讀本,林以加和黃筱晶兩位作者用兒童易懂的文字,書寫出女性科技人的生命故事,她們就是台灣自身性別文化下的產物,她們成長的地方,也是讀者置身的社會,因此我們也可以學習她們面對問題的策略。江長芳和陳貴芳的插畫,讓每篇故事更加活潑,有的學童看到色彩鮮豔、超炫的插畫,興奮好奇的尋找插圖和故事內容的關聯,「老師,這個畫畫好可愛,故事裡面也在說跟畫畫有關的嗎?」這是現場學童的發問,我慫恿道:「讀下去就知道了呀!」只要可以吸引學童閱讀,追夢,特別是加入女性科技人行列的美夢,就有機會留駐在成千上萬閱讀這本故事書的學童腦中。想到這一幕,我的內心就有莫名的平安。

 這本書可以用在國語課的「發明與探索」單元,也可以用在社會科的「認識職業」單元,更可以在綜合活動帶領學童「探索多元的職業美夢」,特別是引導學童注意到社會文化對於女性的不當限制,以及教導學童可以如何突破限制,完成夢想。以下介紹本書當中的幾則故事,提供老師認識不同科技人的生命,從這個認識中選擇融入不同的課程單元,也可以作為晨間活動、閱讀課程的勵志好素材。

 一、帶學生看見建築、環境工程中的優秀女性

 用特別的眼睛看世界─—建築師賴永恩

賴永恩很喜歡自己的工作,因為建築帶給她一雙特別的眼睛去看世界,也讓她開始有機會貢獻社會。永恩相信,好的建築師絕對不只是會蓋大樓和別墅給有錢的人住,她希望自己可以透過空間設計的專業,幫助更多人擁有理想的生活環境。

 冬山河的魔法師—─景觀設計師郭中端

郭中端的心裡一直有個夢,就是要讓台灣的環境變美麗。她第一次有機會實現夢想,是在宜蘭的冬山河。當時的縣政府希望能夠改造冬山河的環境。中端接下這個艱難的任務,和工作團隊一起展開研究和規劃,她們一面深入瞭解當地的環境與文化,一面不斷加入創新構想。經過眾人長期的努力,終於成功打造出一片美麗的親水空間。冬山河成為獻給全台灣的一份美麗禮物。

 上山下海都不怕—─營造業工程師蔡佩雯

蔡佩雯大學就讀市政學系時,她的老師曾開玩笑說:「市政系畢業後男生可以當市長,女生可以當市長夫人。」佩雯聽了很不服氣的心想:「為什麼女生不能當市長呢?」就業以後,佩雯因為工作的需要,必須常常上山下海。她發現很多人不信任女生也可以做這樣的工作,但是佩雯始終堅持崗位、認真工作,她希望大家看見女性在工作上的專業表現。

 化腐朽為神奇的女博士─—環境工程專家張芳淑

張芳淑從小就對觀察與探討各種現象,或是利用工具或設計方法解決問題的理工科系感到興趣。大學時,芳淑到環境工程研究所擔任助理,讓她對這個領域有了全新的視野與思維,加上當時國內環保也開始蓬勃發展,於是她決定以此為學習與就業的方向。芳淑成為國內大學環境工程界的第一位女性博士。芳淑一直認為工作可以和興趣結合,是最幸福的一件事。

 二、帶學生看見女生可以是最棒的醫藥專業人員

小動物的守護者—─動物醫生林長青

林長青很愛狗,高中的時候就立志以後要當獸醫師。雖然很多人對長青說:「女生力氣小,當獸醫太危險了。」但是長青不理會這些刻板觀念,只顧用功地學習。現在,長青不只是一位大家都信任的動物醫生,她也和工作夥伴一起展開動物保護的工作,她們的夢想,就是希望「人與動物可以和諧快樂地相處」。

 解開中藥草的謎—─生藥專家楊玲玲

楊玲玲的爺爺和媽媽都是中醫。玲玲從小就很好奇,為什麼看起來像是植物的中藥草,可以治病呢?長大以後,憑著不停歇的努力,玲玲成為一位藥學博士,她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台灣老祖宗的經驗和智慧。並且運用科學的技術,從大自然中找出可以幫人治病的藥草和食物。到現在,玲玲還是堅持著「研究不能停」的精神,持續不斷地研究與助人。

 挽救生命的手—─神經外科醫生陳琬琳

醫學系畢業前,琬琳決定要成為一名外科醫生。雖然很多人都勸她「女生當外科醫生太辛苦」,但是琬琳很清楚,這和性別沒有關係。琬琳很喜歡自己的工作,因為她知道,當病人有危險的時候,外科醫生的手就像是挽救生命的手。她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可以發揮所長,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三、帶學生看見能力高強的女科技人

宇宙當舞台˙夢想無限大—─太空科學家郝玲妮

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郝玲妮從電視上看見阿姆斯壯踏出人類在月球的第一步,從此以後,宇宙太空便成為玲妮馳騁想像的舞台。長大以後,玲妮在美國取得太空物理博士學位,當她得知台灣成立了太空科學研究所與國家太空中心,就決定返國服務。玲妮所主持的實驗室,已經在2008年成功研發出世界級的衛星酬載儀器。她相信,只要不限制自己,每個女生的潛力都可以像太空一樣——無限廣大。

 走自己想走的路—─晶圓業工程師曾馨嬅

曾馨嬅總是想走和別人不一樣的路。因此,馨嬅從學生時期就開始體驗各式各樣的打工經驗,她也從中體會到,不管做什麼工作,只要認真努力,都可以變成專業的人。後來馨嬅半工半讀,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公司裡面第一位從技術員直接升任工程師的員工。馨嬅自己證明了:「走自己想走的路,未來就可能有美好的風景等著你!」

 穿梭山林間的任務—─黑熊媽媽黃美秀

在田野間長大的黃美秀,最想要做的工作就是「穿梭山林間,研究大自然」。當美秀開啟黑熊研究工作之後,很多人都不相信一個瘦小的「弱女子」可以深入山林去追尋黑熊的蹤跡。但是美秀就是憑著不屈不撓的精神達成許多「不可能的任務」。美秀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可以穿梭在大自然間進行研究,也可以引導更多學生投入野生動物保育工作的教授。

 四、科學家投身公共利益事務的絕佳案例

參與社會運動的科學人—─植物化學家吳嘉麗

吳嘉麗不僅是一位植物化學家,同時也是一位積極參與社會改革的婦運工作者。 2002年,嘉麗擔任考試委員,認真地檢視國家公務人事系統和國家考試中的性別不平等現象,一一提出質疑和尋求導正。嘉麗一直認為,求學的時候不要太早給自己窄化的界定,人一生中很多階段都會面臨轉折與選擇,只要有開放的胸襟,基本的知識背景,就可以擁有更多的機會,豐富職業生涯。

 當科學遇上性別研究—─性別教育學者蔡麗玲

蔡麗玲的理化成績一直非常突出,大學直接保送進物理學系,研究所畢業後就開始擔任工程師。但是在職場上,麗玲發現性別刻板印象的問題非常嚴重,讓很多女性都無法真正發揮專長。於是麗玲決定去攻讀性別研究。而後在國外取得性別與科學領域的博士學位後,麗玲回國擔任性別教育研究所的教授。因為她希望幫助更多人打開性別的視窗,讓更多人能夠突破限制、選擇所好及發揮所長。

 本文來源:《性別教育電子報》第022期 2009/12/04

 回到目錄


掌聲自己給

   以前,只要我努力過,我就會期待掌聲。而且,我需要的是「別人」的掌聲。 需要掌聲是一種從小養成的習慣。我的母親任教於我就讀的小學裡。我和其他老師的孩子遭遇雷同,我們的成績表現,其實是大人之間「較勁」的標準。我們班的前三名都是同校老師的小孩。老師的小孩之間不僅是比成績,還要比各種才藝!我參加過畫畫比賽、書法比賽、歌唱比賽,國語文競賽,演講比賽,非常擅長於得獎,所以自小學時代就很好勝。好勝心強、不服輸。這種個性一直到出社會了還是一樣。

  不過,近幾年來,我發現這種個性變成一種負擔。當「成年人的世界」已經沒有「明確量化成績」的標準時,我發現工作世界中「競賽的複雜度」比學校高很多,尤其是經常性的考驗項目是「挫折容忍度,適應度及柔軟度」等等。之前,我不擅長這些童年競賽中沒有的東西。

  工作了好多年以後的今天,好不容易,在歷經很多的不順利以後,漸漸學會克服過去不熟悉的事情!在不同環境和許多大內高手過招,以克服難關慢慢建立了自信心!不過,我的好勝心及需要掌聲的『早年基因』仍然存在。

  當然,需要掌聲的習慣,讓我面對事情時『決心』比旁人夠,執行力較強,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是,最近我愈來愈意識到,「成年人的世界」的掌聲,多半是策略性、心機深的動作。如果我仍然沈迷於別人給予我的讚美,自己無異成為別人眼中「頭腦簡單的囊中物」。

  我終於覺悟,「自己」才應該是「我所需要的掌聲」的提供者,「我」應該負起責任,隨時提供自己『加油打氣的能量』才對。因為在工作中,往往免不了面對種種變數。尤其我們作『行銷』的人來說,『變』是唯一『不變』的真理。

  在行銷的世界裡,每每,事情才作一半,上司已經改變主意了。或是,我覺得作得漂亮的事,別人卻不以為然。我想即使是管理者,也常常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刻吧!這時,身為一個人,如果不能從自己心中,提起力量鼓勵自己。就會一直生活在不安全感中。

  學習給自己加油打氣,要從態度的轉變開始。關於『態度』,教育家查斯史溫朵說過:『我們每天可以有所選擇!我們可以自行決定要以哪種態度擁抱這一天。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過去我們無法改變不能避免的事,我們唯一可做的事,就是在自己這條弦好好演奏,這就是我們的態度… ! 我深信,生命中有百分之十的事,是註定要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其餘的百分之九十,則是如何做出回應的問題

  當我終於開始學習,放棄沈迷於別人給予我的讚美,學習無需別人的掌聲,同時學會不再為別人對我的態度擔憂,我發現我可以用更有活力、快樂的心情,去回應生命及工作上的種種變化。忽然間,我變得更自由、更快樂、處理事情更聰明。

  既然已經體認到這一點,從今以後,我要更加的稱職,來擔任自己正面能量的提供者。學習給自己加油打氣,學習忽視別人對自己的負面影響力。過了這麼多年,過去經常性的感覺寂寞的我,終於決定好好的作自己最忠實的朋友及最有力的支持者。

資料來源:http://twcom104.pixnet.net/blog/post/23756694

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  邱文仁撰

回到目錄 


優點與缺點的界

   原來要別人接受你的邏輯很簡單,先承認自己有缺點,優點才有成長的空間。
原來要別人接受你的方法是那麼的簡單,先體會別人的感受,不是先保護自己的感受。

有個老富翁在臨死前,想把財產分給個性、行為最成熟的孩子,於是他想了個法子把三兄弟召來床前:「我想決定遺產的分配,但不知道該怎麼分比較好,能不能請你們幫個忙?每人拿兩張紙,一張寫下自己的優點,一張寫下另外兩個人的缺點,然後再把兩張紙拿給另外兩兄弟簽名,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寫得愈多,且愈快完成這件事的人,就能分得最多的財產。」三兄弟聽到指示急忙照辦,並與父親約定隔天早上在他的房間揭曉結果。

 第二天一大早,三兄弟就聚集在老富翁房前,只見老大、老二仍在為簽字與否爭論不休時,老三卻坐在一旁氣定神閒,父親於是問他情況如何,老三說已經獲得兩位哥哥的簽名同意了,父親非常驚訝,問他是怎麼辦到的?老三說:「我寫自己優點的這張是空白的,寫哥哥缺點的那張紙也是空白,我認為自己沒有優點,他們沒有缺點,他們接受起來一點也不困難,當然非常同意,就幫我簽字了。」

 老富翁接著叫兩位哥哥拿出他們的優點與缺點清單。老翁看了一下笑了笑,兩人所寫的自我優點與寫別人缺點的數量剛好一樣多,有趣的是,大哥自認為的優點卻是二弟眼中的缺點;相反的,二弟自認為的優點,正是大哥所列舉的缺點。兩人看自己的觀點剛好南轅北轍。

 父親見老大、老二爭執不下,於是又再問老三,有沒有什麼好建議能幫他們解決。老三說:「我建議他們先簽下寫自己缺點的那一張紙,如果先承認自己的缺點,對方也會同意你有優點。」兩位哥哥聞道,便照著小老弟的話試試,結果果然皆大歡喜,寫下缺點和優點的兩張紙都順利獲得簽名同意。

老富翁微笑地點點頭,比對著三兄弟的清單,其中三弟的兩張清單上的簽字時間分別是十點一分及十點二分,差距只有一分鐘。與兩位哥哥清單上別人簽字的時間整整差了24小時以上。

老富翁拿給三兄弟一人一個信封,裡面放有一張紙條,上頭寫著:「原來要別人接受你的邏輯很簡單,先承認自己有缺點,優點才有成長的空間。原來要別人接受你的方法是那麼的簡單,先體會別人的感受,不是先保護自己的感受。」

   原來優點和缺點的界線並不在我們身上,是在別人心上。

 資料來源:http://twcom104.pixnet.net/blog/post/24953254

104人力銀行董事長 楊基寬撰

 回到目錄


學輔中心志工心得分享

上了大學當然就要做點不一樣的事情,而加入社團就是我的第一步,因為社團學習是多元及廣泛,除了不限於課堂上面知識,還可以學到人際相處、與事務溝通。只是大學裡的社團這麼多,內心正斟酌不知如何選擇之時,就在偶然機會下,我接觸了小太陽之家,看到老師及同學們都好活潑、好可愛,當下看著我手中報名表,心中就決定我要參加,雖然不知道志工角色為何,但聽到可投入助人行列就非常符合我的興趣。

  學輔志工不只是培訓課程,還有要協助學輔中心的活動,這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突破,以前求學時絕對不會想要幫忙帶活動,而在高中時所負責都是彙整文書工作,要在大家面前講話是不可能的事,尤其上台眼睛的視線都不知要擺哪裡,講話都是結結巴巴,那時真的很佩服上台演講的人,可以說的如此流利,能把腦中思緒統整為淺顯易懂的語言。

   這學期印象最深刻是協助聖誕節活動,而我負責其中一段節目,乍看之下帶領團康好像很簡單,反正只要克服在大家面前講話就好了啦!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因礙於場地有限,加上有些同學行動不便,一般團康活動是無法執行,經由再次與老師討論才確認整個流程。

   隨著活動日期依天天的接近,腦海都是活動的事情,深怕遺漏任何活動中的細節,當天輪到我時心情是很緊張,但看到活動進行的很順利,且大家玩的很開心,給予自己有很大的自信心,內心很感謝大家的配合,讓這次的聖誕晚會才會辦的這麼成功。

 藉由此次讓我了解到辦活動不是這麼的簡單,聖誕活動只是一個晚上,但是我們花的時間可是遠遠超過這一晚。唯有親身經歷過這些才能體會到其中的酸甜苦辣,且自己才會隨之學習成長,在此我也期許自己下學年也能像今年積極努力,邁入不一樣的助人學習旅程。

資料來源:台北校區資源教室學生郭純汝

回到目錄
 


學會「愛」與「分享」

  富比士雜誌公布亞洲慈善英雄榜,台灣有4個人上榜,3位是企業大老闆,1位則只是台東平凡的賣菜婦人「陳樹菊」。她每天辛苦賣菜,自己省吃儉用,但20多年來已經捐了近千萬作善事,相較其他入榜的富豪,更顯得可敬、可貴!

     這幾天的新聞,看了很感動,也想鼓勵小太陽之家的學生們,我們常常接受別人的幫助,或許有些孩子會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幫助別人,但幫助別人的定義是很簡單的,不一定需要金錢的支援,或許觀察到別人有需要時提供協助,一句言語的關心,或舉手之勞,就可以分享。

     前幾天,在小太陽之家時,一位聽障同學的助聽器沒電了跑來向我求助,因為學姊住宿,不容易取得電池,後來一個很內向的學弟看到,跑過來說他有特殊的水銀電池,可以試試看,那學弟看起來較內向,但他觀察到學姊的需求,讓宜寧老師很感動,一個貼心的舉動,感到很溫暖,看到孩子們互相幫助互相支持與成長,這就是我很開心的事,希望學生們學校學到功課的知識外,我更希望大家能在這學到愛,學到分享,學到關心,把愛傳出去,充滿愛的能量。

摘自:資源教室(小太陽之家)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cuteroom92

台北校區資源教室蔡宜寧老師撰

回到目錄


活動快報~

    台北校區-小太陽劇團戲劇公演友善校園「停、看、聽」

 日期:5月13日(星期四)13:00-13:30

 地點:台北校區 格致大樓101會議室

 主辦單位:台北校區 學輔中心資源教室

     你之前是否曾被電影「聽說」感動過,這次是資源教室的校園劇,主要描寫身障生在校園及家庭的生活經驗,而當中遇到的挫折,心理如何調適的歷程,希望能夠藉由戲劇演出能讓大家明白,了解並接納。此齣戲有歡笑、有淚水,愛情、友情、親情的年度大戲,歡迎當天踴躍參加!

    台北校區 有愛無礙 身障體驗活動 邀請全校師生踴躍參加

   主題:資源教室身心障礙體驗活動

   時間:513(星期四)15:10-17:00

   地點:台北校區 格致大樓1 樓廣場

   活動內容:體驗肢體障礙穿衣;閱讀障礙讀字、口足畫家繪圖、語言障礙的溝通等關卡闖關。完畢後吃到喜憨兒的愛心餅乾喔﹗以及領取資源教室學生製作精美書籤∼歡迎有興趣的師生組隊報名喔!

   報名地點:崇德樓201

   主辦單位:台北校區 學輔中心資源教室

   報名電話:校內分機2703

   報名聯絡:yajie@cute.edu.tw

∼歡迎全校師生熱情參與∼

回到目錄

                  

 

      中國科技大學學生輔導中心心緣電子報

      出版日期:2010/03月

        學輔中心位置:台北 崇德樓103室•新竹學以軒1003室    

諮詢專線:台北 02-29356107•新竹 03-6991611  電子信箱:erinch@cute.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