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 (2011/06月號)

 

  生命教育專欄

新書介紹-教育應該不一樣

看穿真相的人生,才是你自己

  性別平等教育專欄

性別說文解字

關於馬子

從「豬不肥、肥到狗」談性別平等

  生涯輔導專欄

沒有人是天生贏家

社會新鮮人要「先跨出第一步,才有下一步」

  資源教室專欄

新詩欣賞-夜色

全台首隻導聾犬Ally畢業囉

 
 

                  生命教育專欄

   

新書介紹-教育應該不一樣


   
 

教育應該不一樣
作者:嚴長壽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4月28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67311
裝訂:平裝

第一章 醒醒吧!家長
父母以愛之名,無意間成為孩子成長最大的絆腳石。
醒醒吧!家長,你可能就是扼殺孩子天賦的頭號殺手,教育改革的最大阻力!

這是一個心痛家長的反省:
  「你這樣的成績,申請不到好學校的。」
「幹嘛要申請好學校?」
「進好學校學一技之長,受人重視,將來好找事呀!」
「我現在就去找事不行嗎?」
「你現在這樣能做什麼事?一個大學畢業生,沒有一技之長,你只能做出賣勞力的事情。你要去端盤子?還是去加油站幫人家加油?」
「那又怎麼樣?」
「那你會有什麼前途呢?你這樣做,十年後,你可能還在端盤子、還在出賣勞力。」
「那又怎樣?」
「什麼叫那又怎樣?你就這麼沒出息?你想一輩子端盤子?一輩子出賣勞力?」
威威開始不說話了,眼神又開始冷漠、木然,直直的瞪著我。久久,威威冒出一句話:「如果我十年不回家,你會怎麼樣?」
──《孩子,謝謝你-一個父親的懺悔》。

  這場父子間嚴重的爭執是成大教授景鴻鑫最痛心的一段。從小到大,威威受不了父親只問成績的高壓統治,長年打罵羞辱,積怨日深,最後遠走美國,斷絕音訊。他永遠記得2007年10月,他打開電腦收到兒子寫給他的最後一封e-mail:
「在你給我的e-mail中,你總是說你多愛我
但在我印象中,我們一見面,你就會說,我為何不照你說的話做
還會說,你這樣子未來會很糟糕很怎樣………
我想到就噁心。真的,噁心
我想不透,一個人,可以在口口聲聲說愛一個人的同時
同時以毀滅他的信心、自尊、情感為樂 ………
總之我想說的是,我以後不想再跟你們連絡了,永遠不
我受不了那種摧殘尊嚴的言詞,即使我知道你們會養我
你說的話,你們說的話都讓我心碎
最愛的人,傷我最深 ………
你們以後不用再e-mail或打電話給我了
錢也不用匯了。我會活得很好
希望你們也活得安好
這封絕交信,冷冷的停在電腦螢幕前,彷彿像一顆原子彈在景鴻鑫的耳朵旁炸開,他由震撼、流淚到深切自責,逐漸覺悟到自己的種種不是。


嚴長壽給家長的提醒

  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不斷有人提出各項改革案,我曾與一些在教育現場想有作為的教育部官員、校長以及老師談過,他們說出同樣的心聲:「我們正努力為孩子的未來做出改變!但若家長們的觀念無法改變,一直停留在分數代表一切、唯有讀書高的『士大夫』觀念,那任何改變都抵抗不住來自家長的壓力!」


  我們今天討論教育問題,不能只關注在孩子身上,容我說一句可能會冒犯的話,我覺得,家長本身首先就得重新從觀念再教育。當我們不願正視自己的問題,覺到自己所擁有的權利以及可以產生的影響力,事情便永遠無法改變。家長們,何妨問問自己,是否也帶有以下的盲點而不自知。


是否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

  即使教改進行了許多年,對大多數家長來說,鼓勵孩子讀書、拼命擠進明星高中,然後考進國立大學,仍然是最讓安心的一條道路。


  這種教育體制,除了分數、名次,其餘的天賦能力全都退居其次。台灣教育對於分數的執迷,已經到了瘋狂的境地,所有關乎升學的重點科目,對於分數更是錙銖必較,太多家長每天斤斤計較班上名次、全校排名。因此,有些孩子不惜以作弊換得好的成績,只為了不讓父母失望,我們一切關乎教育原初理想,在分數面前都化為齏粉。
在學業上得不到肯定的學生,在現行體制下很容易被老師、被學校放棄,而被人放棄的孩子容易自暴自棄。其實,每個人的才智各有所長、開竅早晚有別、天賦各勝擅場,而天性不適合傳統教育學習方式的孩子,便逐漸遭到邊緣化,像瑕疵品一樣報廢。難怪有一年大學入學測驗,一位考生在國文卷子上寫著「我的人生在國中就已經失去」。
無數的考試和分數織成一張大網,讓我們一整個世代的年輕學子,囚困其中,成為永遠逃不出去的籠中鳥。國中還正值青春時期,這麼早就全盤否自己人生,怎不讓人心驚,而這一切只為滿足父母另一種虛榮。


還要繼續膜拜不合時宜的升學主義嗎


  當時序邁入二十一世紀,台灣正力圖往上提升、進入新的開創的時代,台灣不再以大量生產取勝,不再只有工程師及實業家一支獨秀之時,我們的教育卻遠遠落後於我們社會的發展;當我們看到隨著節能減碳日益迫切、人類生存核心價值日漸改變之時,我們卻仍然沿用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以來,講求標準化大量生產的教育模式,以致教育內涵跟現實生活脫節,仍然依賴以昨天的經驗,培養(教育)未來所需要的人才。


  我們應該要從未來的眼光審視現在,而不是用過去的經驗值來框限未來。然而,諷刺的是,設計今天我們這種教育制度的人,本身都已是上一個世代的人,不消說,他們很多甚至是早已過時的人物,對於未來社會他們很難再擁有發言權了,過去栽培他們的方法,又怎麼能硬套在我們的孩子身上?


  國際大導演李安考大學時曾經落榜二次,這種挫敗的感覺,總令他覺得對不起他的父親,一輩子遺憾。直到他進了當年的國立藝專(現已改制為台灣藝術大學)念了電影,第一次登台演舞台劇,才電光火石般,點亮了內心,找到自己的天賦,經由多年不懈的努力,成為世界級大導演。他的幸運或許是很多不幸累積出來的。


  但是,有了這個大家熟知的李安,其他在大家目光所不及之處,又有多少位才華遭埋?抑鬱以終的李安。身為家長的我們難道還要繼續膜拜傳統的「升學主義」,扼殺孩子智育以外的天賦,讓自己兒子成為不合時宜的產品?


別再盲目要孩子追逐「齊一」、「從眾」的人生吧


  絕大部分的父母,對於「成功人生」懷有一種既成的定見,包括坐擁高薪、在知名的大公司、年終豐厚、晉升快速…總希望孩子在職業的選擇上搶搭主流,或所謂的「趨勢」。彷彿最多人走的路,就是最平坦最安全的路。


  這樣的情形,不只出現在台灣,美國也如此。早期美國社會重視培養科學家、工程師、醫生,有錢、有能力、有權勢的菁英家族孩子都被鼓勵朝這些領域發展。後來,熱門行業變成法律、會計與政治,一堆菁英又變成了律師或政治人物。


  過去十幾年,許多美國跟台灣同樣菁英家族的孩子,選擇念金融。畢業後,都進入投資銀行界,學習購併、炒作、設計金融商品。整個社會也鼓勵這樣的風氣,紛紛報導年輕人第一年進入華爾街後,第一年就能拿到多少驚人報酬?


  2008年9月暴發的金融風暴,不就是這樣發生的嗎?整個社會價值觀,鼓勵最聰明的菁英,都變成了貪婪的操盤手,而且是用別人的錢下注。那些急著幫子女搭上未來高薪行業的父母,無非希望他們就此一帆風順,但以這些孩子的基礎與條件,本來可以成為一流創意人才、有愛心的醫務人員、改變世界未來的科學家、藝術家,然而他們卻寧願選擇可以更快致富的金融人生,只是怎樣也想不到之後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讓投資銀行的貪婪與浮誇現出原形。當然也更證明,沒有務實的工作閱?,只憑聰明與取巧是不足以成就一個真正、有視野的未來領袖。


  世界的變化太快速,今天的趨勢,可能明天就成歷史,家長們盲目地要孩子追逐「速利」、「速成」、「齊一」、「從眾」的人生,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寧願讓他們依托在社會的主流的價值中,載浮載沉,甚而就此埋沒一生。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局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2011/04/education/page03.html

 

 


穿真相的人生,才是你自己

  他,用平凡的線條,在簡單場景中,勾勒發生在周遭的日常故事;他,用精鍊的文字,在漫畫中,鋪陳對社會百態的精彩洞悉。

  他,心思細膩、觀察敏銳,能在社會現象中嗅出人生百味;他,幽默風趣、論點犀利,在四格空間中,畫出拍案叫絕、但也是你我都不陌生的無奈人生。
他是,朱德庸。

  你永遠不會忘記,當初手拿「醋溜族」、「雙響炮」、「澀女郎」開心笑看時,腦中那一閃而過的犀利震撼。寥寥數筆,讓你看到人生的嬉笑怒罵背後,其實躲著大多數人對自我的茫然;在你對他的黑色幽默哈哈大笑之際,才發現彷彿畫中人有著自己的影子。犀利震撼來自剖開表面後,躲藏其後的真相,而真相,來自觀察。

  「觀察」一直是朱德庸從小至今的功課,也是習慣。朱式漫畫最厲害的是完全洞悉人性,而且一眼看穿動機,但你可能完全想不到,他小時候居然是一個閱讀障礙與自閉兒,一般人眼中熟悉的字, 在他腦中會變成迷宮,聯想到完全不相干的事情上。

  也因為完全無法融入常人的世界,讓他完全被孤立,很早就嘗到被排擠是什麼滋味。「因為我沒辦法成為別人,」讓他更早開始認識自我,學會用另一種眼睛看世界。
因與人群保持距離,反而多了思考與觀察的空間,更清楚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問題和自己的問題。

    一面、兩面、三面 才是立體面
    看得見的未必是幸福,看不到的也許才是幸福。

  「我們所有看到的都只是一面,你還要繞過去看另一面!」朱德庸說。小時候,他功課不好,常被老師罰站、指責。沒想到,有一次假日跟父親出門,遇到老師,老師卻對父親稱讚自己在學校很乖,其實很聰明,這是朱德庸第一次清楚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假象,事情不會只有一面!

  你認為的成功企業家,有名的政治人物,甚至人人尊敬的名人,你都只看到其中一面,但人哪是這麼簡單的。
為了洞悉真相,他開始敏銳的觀察人,對他來說,生活中的許多互動、事件都是線索,一個、兩個、三個,加起來就是一種現象,你必須穿越到現象背後,才能觸動到真相。

     朱式觀察中,不能少的,還有「聯想」
   
  「漫畫裡,很多東西不是憑空想像而來,」朱德庸會把一件觀察,連結部分外來接觸,找出來龍去脈,再繼續往下想。有時他像偵探一樣,思考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有時候他像文學家一樣,犀利的剖析人性。像是多數人對時尚的追求,看到衣服漂亮就以為是時尚,覺得氣氛浪漫就以為是享受,連賣座電影也一樣,「它們都只是商業運作下,被廉價販售的一種情緒。」

    「大部分人其實都習慣,看到什麼,就是什麼。」朱德庸說,今天你看到一面,或許2 個月後,另一面才會浮現出來,也或者,會有偶然的機會,讓你再看到另一面,但是好的漫畫家會把每一個線索連結起來,讓事情變得3D立體化。

真的不一定是真的

  朱德庸的漫畫裡,常常針對大眾行為開起黑色幽默玩笑,在最後一格,一筆戳破眾人追求一致化的荒謬。

  這是他犀利觀察後的反思。「我們常為了適應同一種時代氛圍,強迫自己失去自己,」朱德庸認為,我們從小就被灌輸,人生要成功,就要當CEO、要變成貝多芬、要成為愛因斯坦,仔細想想,這些完全似是而非,懂事後,社會主流價值也會想辦法,把我們塑造成眾人心目中應該有的樣子。

   在所有人都在追求成功下,現代人「感覺變得很少」、「行為變得很單一」,不管城市風貌、還是生活方式,都愈來愈雷同,「當你以為周遭所有東西都在增值時,人生卻悄悄開始貶值。」朱德庸說。

  朱德庸認為,現在我們的世界,是一個每個人想懂也懂不了的世界,我們都得了價值貧困的成功病。如果要想痊癒,最好的方法就是回歸「做自己」,才能脫離被社會操縱、盲目從眾的怪象。

  而在做自己之前,要先學會觀察,建立屬於自己的想法。「當你慢慢看多了,會發現世界原來沒有什麼標準可言!」朱德庸說,原本以為社會上的價值觀都是對的、好的,其實也可能都是假的。每一次的判定,並不一定都正確,都看穿了,或許也會很辛苦,「但至少那是你的、你自己!」

     一棟房子就是一個世代
   
   「我們碰上的,剛好是一個物質最豐碩而精神最貧瘠時代!」他說。如果,你還不知道怎麼觀察、學會拋棄社會上所謂單一價值觀的幸福、一致性的成功,那麼就學朱德庸,從角落旅行,開始感知周遭的生命力吧!

  朱德庸的角落旅行,是和太太去散步。在城市中,或許今天是敦化南路轉仁愛路到國父紀念館、明天是從溫州街走到公館;從走路中,看到的是不同人的言行舉止,想找的是舊時回憶、文化,想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價值。

    「人性對我而言尤其好玩,不管男人、女人,都是我觀察的對象,從他們的衣著、語言、性情中,我能明白自己處在什麼樣的社會。」散步中,朱德庸還忙著發揮想像力、觀察力。

  除了看人之外,他還喜歡看歷史。像是溫州街上的老房子,有些房子荒廢了,有的還有人住,朱德庸會一間一間的在牆壁外,往裡看,從面積、格局來想像,「曾經,這裡住的是怎樣有頭有臉的人。」、「他的後代子孫又到哪裡去了?」、「怎麼這個房子現在會這樣?」

  朱德庸說,透過觀察,慢慢會發現:這些房子是外省籍有錢、有能力的人住的,他們培養下一代到美國念書求學,結果可能在那邊落地生根,所以這間房子荒廢、敗壞了。

    一棟房子,就是一個世代的故事。看透世局、看清人性,這就是獨特的朱式觀察法。

資料來源:30雜誌   2011年5月號

  

 

 

                  性別平等教育專欄

 

性別說文解字


家後
  「…阮將青春嫁置恁兜,阮對少年跟你跟甲老,…阮的一生獻乎恁兜,…等待返去的時陣若到,我會讓你先走,…因為我會嘸甘,放你為我目屎流。」相信有在留意閩南語流行歌曲的人,對前面的歌詞和旋律應該不會陌生,這正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台語歌:「家後」。


  由樂壇奇才鄭進一作詞作曲,閩南語歌天后江蕙主唱,透過江蕙優美動人歌聲的詮釋,餘音繞樑,一度也令我忍不住學著唱,愛不釋「口」。唱著唱著,自己敏銳的性別意識使我隱約覺得「家後」的歌名及歌詞涵意,似乎透露著一些關乎性別問題的訊息。


  我好奇地上網瀏覽,想更進一步瞭解這首歌的來龍去脈,查出其歌名的詞意及源由。家後是閩南語詞,它的意思是指「妻子」。早期禮教謹嚴,婦人被規定居於內室,不輕易拋頭露面。大戶人家,四合院宅第,內室多在最後,因此衍生出以「家後」一詞作為對外稱呼妻子的自謙詞。與時下常見的「牽手」一詞不同的是,牽手是台灣原住民平埔族稱呼妻子之詞,後亦廣為漢人所使用。「家後」起始於台灣本地鄉紳大戶,帶有中國人謙遜、隱而不張揚的文化特性,「牽手」則流露出原住民的自然率真。


  我還在網上意外地搜尋到這首歌的背景故事,標題是:「她嫁進他家門時十六歲,他五歲」,故事的發展坐實了標題預埋無奈女子宿命的伏筆;「家後」的犧牲真是令人感動,賺人熱淚!故事的結局總算是圓滿收場,一個賢妻典型,配上知情重義的丈夫,終究證成了一段貼合中國傳統婚姻價值觀的感人情節,適足以完全掩蓋了婦女的辛酸宿命結構。再看看網路上的評論,清一色的「感動」、「讚揚」、「歌頌」婦德,竟聽不到一絲「異音」,似乎沒人反省如此令人感動的故事,原是用整個社會供奉給女人的「牌坊」換來的。


  婦女必須躲藏在家「後」,以彰顯男人的謙遜,同義詞如「拙」荊、「賤」內等,也都是傳統大男人慣於用來對外稱呼妻子的代名詞。男人有權如此「謙虛」的自貶妻子,象徵著女人只是男人可以隨意操弄對待的附屬品。


  也許有人會辯稱,家後就是家庭的「後盾」,妻子善盡相夫教子之責,讓夫君在外無後顧之憂,有何不好?這使我想起一句熟稔佳話:「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偉大的女人。」是的,女人經常很偉大地成就男人,但是男人的偉大成就經常是建立在女人無怨無悔的犧牲奉獻之上,鞏固父權結構的社會怎能不極力稱頌這樣的賢妻?!並藉此立下典範,供人景從,好讓既得利益的男人,由於穩定的社會秩序,繼續享有特權。然而隱藏在此社會系統背後的現象,卻是女性淪為歌頌傳統婚姻觀下的祭品,女人在這種牢不可破的宿命結構裏,永遠都該只是認命的「油麻菜籽」!?


  我還是欣賞原住民以「牽手」稱呼妻子,因為牽手是「平行」的,相互尊重的,而且同甘共苦,真情流露。「…牽妳的手,行咱的路,牽妳的手,嘸驚艱苦…」這樣的歌,其中沒有宰制,卻也同樣感人。
姓名:王世哲
現職:高雄縣仁武高中校務主任

 

 

 


關於馬子

「喂!你馬子勒?怎麼沒有跟你一起來?」這樣的談話在年輕一代的男性中,經常出現。「馬子」- 是年輕人用來稱呼女朋友的代名詞。曾經有一次我在課堂上聽到一名男同學詢問另外一名男同學的女朋友怎麼沒有一起來上課,用的便是:「喂!你馬子勒?怎麼沒有跟你一起來?」,於是我隨即問其中一位男同學,「馬是用來幹甚麼的?」他回答我:「用來騎的阿。」我便說:「那你叫你的女朋友馬子,意思是女朋友只是用來騎的嗎?」同學回答:「不是!但是大家都這樣說。」看了以上的對話,我們不難發現,性別歧視無所不在。而大家都怎麼做,顯然也是性別歧視透過社會化來影響每一個人,而這些受影響的人,通常也很少去懷疑這些帶有性別歧視的話語,背後帶有甚麼意義?而「馬子」一詞,顯然是將女性伴侶的功能矮化成為「僅是用來性交的對象」。而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中對「馬子」一詞的解釋為「大、小便使用的桶子」(明,湯顯祖,還魂記,第二十齣)。顯然,稱呼女性伴侶為馬子的意義,正是在貶低女性角色,將女性地位與馬桶等較污穢的、低劣的概念相連結。而事實上在這背後還有更深一層的權力運作在裡面,即是男性之間彼此以「馬子」稱呼女朋友,是為了在男性與男性之間存在競爭關係的一種實踐,即是男性在同性面前必須要炫燿自己「擁有」女性並能完全「控制」女性,也因此反映出女性長久以來的附屬、附庸地位。以貶低女性的方式來鞏固男性權力,或是強化男性與同性之間競爭關係的優勢地位,是父權社會鞏固男性權力運作上的重要手段。而不論男女,許多人也經常不自覺的被這樣不平等的性別歧視語言所操控而渾然不自知。因此「性別意識的提升」仍是當下性別平等教育重要的工作項目。

姓名:吳秉謙

職稱:國立東華大學 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三年級學生

  

 

 


從「豬不肥、肥到狗」談性別平等

  從小課業成績還算不錯,所以家境清寒的我,也一直靠著獎學金及半工半讀讓自己一路唸到國立大學!姐姐還一路唸到博士哩!只是相較於大哥國中畢業就去唸軍校報效國家,鄰居們往往在閒聊時,就常嘲諷我們家是「豬不肥、肥到狗」!當然這個豬就是我們家的男孩子,而狗就是女孩子囉!雖然說這句話的鄰居們,他們的小孩課業成績表現不如我們,有可能是酸葡萄心理作祟,才這麼說的。可是當時的我聽見此種說法時,心中還是非常生氣,覺得這一句話非但矮化了女孩子,而且也剝奪了女孩子升學的權利!還好父母親對此一笑置之,雖然生活辛苦卻還是努力地讓姐姐與我能唸就唸,才能造就現在的我們!


  早在過去的傳統農業社會或是在目前週遭的親朋好友中,經常耳聞類似的事件層出不窮,好像女孩子比男孩子表現優秀的話,就會招致批評與嘲諷,不是說:「豬不肥、肥到狗」,就是「女孩子書讀太高嫁不出去」種種不公平的話語。而男孩子一旦表現優秀時,就代表祖宗保祐、家族之光、鄰里之光!中國傳統的觀念認為女孩子「無才便是德」,最好唸個基本學歷後,找個普普通通還過得去的工作,做個三、五年就找個長期飯票嫁人,然後乖乖在家中整理家務、相夫教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最好!甚至二十一世紀的現在,這樣的傳統枷鎖並不因為時代的進步而改善多少。在許多領域中,當女性想往上發展時,常常會被她的家人以讀了太多的書會嫁不出去的理由,阻斷許多發展的進路!這樣的情形在全國上下極力提倡性別平等的今天,更顯嘲諷與無奈!


  如今我也為人母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直秉持著性別平等的觀念與態度,雖然婆婆有時不經意還是經常對著女兒說:「女孩家坐著不要腳開開,難看!」、「女孩家笑的時候不要這麼大聲,以後嫁不出去!」等等在兒女犯同樣過錯時卻只數落女兒的情形,我只能在一旁不斷補充「不僅女生不可以、男生也不適合這樣!」,努力幫助兒女對抗傳統不合情理的性別迷思。不知道是不是在教育兒女的過程中,常常分享性別平等相關的故事與經驗,還是給他們太寬廣的成長空間,以致於現在我九歲的女兒在同儕中屬於中性女生,不愛穿裙子,平日除了常抱著粉粉可愛的娃娃說悄悄話,和死黨一起玩扮家家酒外,也愛和男生瘋著追趕跑跳碰!而我那五歲的兒子除了愛玩弄刀、槍、劍、車之外,也喜歡寶貝粉紅色的娃娃或帶著美美可愛的水壺上學,還天真的抱怨為何男生不可以留長髮、綁辮子、穿漂亮的裙子?


  有學生問過我一個問題:「如果當我以後發現自己的兒女竟然是同志時,我會怎麼辦?」當時我也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會問他們是否需要媽媽幫什麼忙?」因為我知道在那個時候,最徬徨最無助的是我的兒女,因為這個社會可能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接納同志。所以我如果可以為他們做什麼的話,那就是站在他們的立場陪他們及幫助他們成長!
姓名:張金蓮
職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諮商輔導中心輔導員

 

資料來源: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http://www.gender.edu.tw/society/index_magazine.asp 

  

 

 

                  生涯輔導專欄

  沒有人是天生贏家



 

  前一陣子我接受青輔會的邀約,參加一場全國大專院校職涯工作研討會,針對現場兩、三百位大專院校老師,分享我多年來做職涯輔導的經驗。由於我引進企業端的資料,都是他們在學校很少聽到的內容。聽到我的論述,會後不少老師邀請我到他們學校演講,希望能夠讓他們學校所有的老師都能聽到這些非常實用的內容。回來後,面對這些邀約還真有點應接不暇。

  其實我並不是天生會演講的人,還記得20幾年前,我剛成立就業情報時,曾自告奮勇主動聯絡學校和國防部,表示可以到他們單位演講,但他們多半都不接受,因為當時職涯輔導的觀念尚未成熟,而我也還不具知名度,最後只有國防部接受,而且是把我派到離島的馬祖北竿、南竿、小金門等偏遠地區。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坐船到小金門,花了3天的時間,只為了幫50位阿兵哥做生涯規劃。好不容易趕到現場,卻只有寥寥十幾位阿兵哥在台下聽講。內心雖然覺得有點失落,但我還是很認真的把我所收集的產業趨勢、就業市場狀況、面試技巧傳授給他們。

  演講結束後,阿兵哥很熱情的給我掌聲。一位阿兵哥對我說:「老師,你講得很好,但是對我們都不太適用,因為我們都是服志願役,要當4年兵,現在談生涯規劃還太早。」另一位阿兵哥更誠實,他表示自己只是要來整理演講會場,幫忙收紅布條、關燈,所以不得不來。當下我心情簡直跌落谷底。

成功,必須走過一段沒有掌聲的日子

  儘管現在我演講的場次經常爆滿,聽我上課還必須付費,國內主講「職涯規劃」場次每年演講場次超過我的人可能不多。但是我也曾經經歷過沒有聽眾、沒有掌聲的日子。沒有人是天生的贏家,曾雅妮、吳寶春今日的成就都不是一蹴可幾,每一個成功人物都經歷過一段沒有掌聲的日子。郭台銘也有過跑三點半的日子;蔡依林站在舞台接受掌聲之前,不知練過多少舞,腳起過多少水泡。

   現在很多人很羨慕我演講時侃侃而談,內容不僅吸引人,且回答問題對症下藥,深植人心,所以學生場場爆滿。但其實每一個成功背後都是血淚交織的成果。很多學校的輔導老師也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諮商師,我也鼓勵這些老師一定要多瞭解產業趨勢,瞭解學生的工作觀、價值觀,不能只靠學校或是政府提供的資源,光憑這些是不夠的。負責照顧全國大專生的青輔會一年的預算只有5億元,這5億元平均分給135萬名大專生,每一名大專青年一年平均的經費不到300元。比起政府補助原住民的費用,簡直少得可憐,又怎麼能夠在職涯問題上被妥善照顧呢!

以企業規格為學子做職涯診斷

  一個好的諮商師或演講者,必須有一些跟別人不同的研究內容,而不是只會引用書中的資料,最好能帶入一些時事趨勢。生涯諮商師就如同醫師一樣,一個好的醫師不是只會看著X光片解釋病情,而是必須告訴病人該如何預防疾病、醫療疾病,甚至分享有什麼最新科技或是最好的藥物可以協助治療。同樣的,一個好的諮商師應該告訴學生產業端的資訊,並依照他的性格、興趣、成績,指引出最適合他走的路線,告訴他們應該走哪條路徑最好,最可能到達成功的捷徑。

   年輕人的職涯和產業發展息息相關,學生需要的輔導不是閉門造車的系統,而是以企業規格為他們做職涯診斷。所以我每天都要不斷接受新資訊,以產業規格做開放式思考,每天持續閱讀,並從報紙、雜誌、網路、電視不斷吸收最新的財經訊息,為的就是提供青年學子貼近產業界的需求。我不是天生就會演講,也沒有人是天生的贏家,但只要努力付出,最終自然會得到專業、得到熱情和掌聲。

全文摘自:就業情報網http://blog.career.com.tw/chairman/default_content.aspx?na_id=767&na_toolid=401

 

 


社會新鮮人要「先跨出第一步,才有下一步」

 

作者:方光瑋

景氣回溫,今年社會新鮮人工作機會較去年同期激增近二倍,來到近三年的高點。但是社會新鮮人的就業現況僅比去年微幅增加6%,畢業業三個月,就業率不到1/3。看似弔詭的數據背後,反應了長久以來高教畢業生職場初體驗的期待落差迷思。

 

  新鮮人就業率改善狀況遠不及人力需求回升狀況的主因,顯示問題不在工作機會不足。調查指出,今年新鮮人中,高達25%曾獲得工作機會,但卻放棄,相較以往人數比例,增加了一成!當問其為何放棄到手工作?前三主因(參閱表1.)依序為「工作成長性和未來發展有限」(32.3%)、「工作時間太長或常常加班」(23.6%)與「薪資低於期望薪資」(21.3%),我稱之為職場初體驗的期待落差迷思。

 

  針對這樣的迷思,我要建議社會鮮人的是,初次尋職,請先跨出第一步,才會有下一步。也就是,不要因眼下的工作內容與薪資條件不盡理想,而讓自己職涯之路裹足不前。因為,當你跨出第一步後,才有機會讓自己爭取更好的工作內容與薪資條件。如果你認為工作成長性有限,事實上企業表示,對於表現好的新鮮人平均16個月就會予以升職;期待更好薪資,企業平均8個月就會幫新鮮人加薪;至於加班的問題,超過九成二的上班族都在面對,是暫時無法改善的職場環境。所以,唯有當新鮮人勇敢跨出第一步,才會有更好的下一步出現。

 

  最後要提醒,職場環境是不進則退。根據104調查,新鮮人起薪,會隨待業時間遞增而遞減,比較一月內就職者起薪與超過六個月才就職者的差距將近13%。所以,等待只會讓自己貶值。

 

  建議社會新鮮人,要給自己一個最後就業時間點,從過去五年社會新鮮人平均求職週期來看,這個時間點約為4.5月。所以,請在此之前,傾全力求職,到了這個時間點將近之際,請就眼前機會做評估,選擇一個當下最好的機會而不執著於完美的工作,做為個人職場起點,讓自己一步一步邁向更好的職涯之路。

 

 

 

社會新鮮人放棄獲得工作機會的十大原因:

項目

%

工作成長性和未來發展有限

32.30%

工作時間太長或常常加班

23.60%

薪資低於期望薪資

21.30%

福利不佳

21.30%

工作職務內容與原本自我想像有落差

18.90%

不認同主管的領導管理方式

17.30%

無法應用所學

13.40%

與興趣不符合

12.60%

職務內容與當初應徵時面試主管的說詞完全不同,有受騙的感覺

11.00%

工作地點離住家太遠

11.00%

 

全文摘自:104職場新貴報 http://www.104.com.tw/area/noble/list_content.cfm

  

 

                  資源教室專欄

新詩欣賞-夜色

街燈 帶點寒冷 為行人拉出一道黑影 街如此泥濘
平庸 似乎只適合走在崎嶇的街坑
公平 似乎只是夜風帶來的嘲諷
月兒喚醒 心口上的裂縫
是人們遺忘的背影
迷濛 那月牙的幽冥 藏著一段悲情
我無法釋懷的過去在那便成了夢境
只在夢中 能憶起那停留的景 那忘記的名
清醒 為現實留下殘影
窗台外的街只剩陌生的人影
是非糾纏的世塵 對與錯早已分不清
風吹落的葉正青 地上的塵埃隨風起
楓 泛了紅 眼迷濛
櫻 落了熟 心正愁
風 捎了夢 睡意濃

作者:新竹校區資源教室學生資工一A小伊伊  

 


 

全台首隻導聾犬Ally畢業囉

  

    畢業校友順禹學長,成為全台首隻導聾犬主人,歡迎學長帶Ally回娘家喔!

   狗是人類的好朋友,對於聽障人士而言,有了導聾犬來當自己的「小耳朵」,生活確實便利不少。全台首隻導聾犬Ally,28日上午在屏科大工作犬訓練學校畢業,未來將與使用者羅順禹一同生活。

  負責訓練Ally的訓練師林明勤表示,到流浪犬收容中心訪視時,發現Ally有助人特質,於是經過1年的訓練,Ally變得乖巧守規矩,能看懂手勢以及分辨鬧鐘聲、嬰兒哭聲、煮沸汽笛聲等聲音。

  林明勤表示,Ally很能與人親近,只要有人靠近,就會很興奮,且願意給人撫摸。林明勤說,因導聾犬要24小時與人生活,故其特質要願意親近人。導聾犬在挑選上並不限品種,目前多以中小型的狗為訓練對象,透過正增強的方式訓練以及與使用者配對,導聾犬方能畢業。

  Ally的使用者為羅順禹,當初人狗見面可謂一拍即合,Ally就很喜歡在羅順禹周圍打轉。現在只要羅順禹的手機、鬧鐘、家中煮開水的汽笛或門鈴響了,Ally就馬上跑到羅順禹跟前通知他,有了Ally當「小耳朵」,聽障者的生活重獲新「聲」。

  據屏科大工作犬訓練學校表示,目前臺灣約有10萬名聽障者,居家生活因身體障礙而有所不便,危機四伏。然而能夠出來服役的犬隻仍有限,目前仍亟待各界提供資金,此外,更需要「寄養家庭」與「技術家庭」的參與,讓狗兒能夠早日社會化。

  歡迎愛心人士以及需要導盲犬、導聾犬或肢障輔助犬協助的身障朋友向屏科大工作犬訓練學校(08-7740511、7740523)或中華民國台灣協助犬協會洽詢。

資料來源:網路新聞http://www.epochtimes.com/b5/11/3/28/n3211754.htm

 

 

         中國科技大學學生輔導中心心緣電子報

         出版日期:2011/06

         學輔中心位置:台北 崇德樓203室•新竹 學以軒1001室    

         諮詢專線:台北 02-29356107•新竹 03-6991111#1613 

         電子信箱erinch@cute.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