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期 (2011/12月號)

 

  生命教育專欄

看見失落的美好

立院三讀 健保卡可加註捐贈器官意願

  性別平等教育專欄

注意廣告看板! 別讓性別友善成為一場誤會

女人香 從香水廣告看香水文化中的性別刻板形象

  生涯輔導專欄

學生生涯準備的五個重點

  資源教室專欄

學輔中心志工心得分享

讓愛傳出去〜小太陽劇團重生公演感想 

 
 

                  生命教育專欄

   

看見失落的美好


   
 

作者:王釋逸 逢甲大學諮商輔導中心主任

    小時候,有一次,我掉了手帕,那是爸爸買給我的,我在學校找了一下午,又急又慌又害怕,這一條如此珍惜每天使用的手帕,就這樣離開了我。

  國中的時候,一向最疼我的外婆去世了,那一天,平時難得一見的親戚們,都圍在外婆身邊難過的哭著,而我征征的坐在一旁望著這一切,沒掉一滴淚,只覺得心裡空空的。

  大學聯考那一年,我落榜了,拿著成績單交給父親,他沒說什麼,眼神好像有一點難過,我突然想起那一年的苦讀生活,心裡酸酸的,覺得很不甘。  

  大二那一年,班上一位同學因為車禍離開了,他走的前一天,我們剛約好那個週末要去唱歌,我還是去唱了,一個人在包廂裡,唱完我知道的所有悲歌,眼淚沒有停過。

  大四畢業前,交往三年的女朋友跟我說,她要出國唸書,而且想一起去的人不是我,我一時不知說什麼,只點頭回了一聲「喔」,轉身走回宿舍,整整躺了一星期,腦袋一片空白。

  現在我…慢慢知道,這就是失落的感覺,不見了就是真的不見了,沒有了就真的是沒有了,不愛了就真的是不愛了。不管我多想否認,我還是沒有辦法改變失去的事實。要接受真的很難,請給我一點時間,不要叫我「別難過,不要再去想了」,因為那個難過、哀傷、憤怒、遺憾......想停也停不住。
 
很多人不知道要怎麼面對自己或是別人的失落事件,看著對方難過,不知道要說些什麼,好像擔心說錯了什麼,會讓對方更加的難過;不說些什麼安慰的話,又會讓自己覺得很無情,很不想看他再如此難過。於是只好說出一些類似不要去想的話語,試圖讓對方跟自己以為失落不存在。

  面對失落需要一段復原的歷程,多數人都得反覆經歷否認、生氣憤怒、討價還價、憂鬱等歷程來讓自己復原,對助人工作者來講,聽個案說說話,甚至只要靜靜的陪在一旁,接納個案的眼淚與憤怒,他終將有勇氣說出心裡那些想碰又害怕的話題,接受失落的事實,用陪伴代替建議,對個案很受用。

  面對失落是每個人成長必經的過程,失落需要時間哀悼,也就是從這個哀悼的過程中,當事人有可能會發現,自己也曾有能力如此付出愛,所以才會如此難熬。而這不就是,失落背後的正向美好嗎!
 
資料來源:學生輔導電子報第4期

回本期目錄

 


立院三讀 健保卡可加註捐贈器官意願

   

                                                  作者:陳沂庭
                                           中央廣播電台 – 2011年12月6日
立法院今天(6日)三讀修正「人體器官移植條例」部分條文,未來民眾可以將捐贈器官的意願加註在健保卡內。另外,為了避免愛滋器官誤植事件重演,三讀條文也增列「台大條款」,未來進行器官移植手術前,捐贈者所在的醫院必須提供相關書面檢驗報告。
立法院6日三讀修正人體器官移植條例部分條文,明確規範中央主管機關應將民眾以書面同意的捐贈器官意願加註於健保卡,效力跟書面同意正本相同,但民眾可以隨時自行以書面撤回意願,並通報中央主管機關廢止註記。但若民眾在臨床醫療過程中改變心意,和註記於健保卡的意願不同時,則以民眾明示的意願為準。
民進黨立委黃淑英表示,條文修正後,可讓人體器官捐贈制度更加完備。她說:『(原音)增訂器官移植的意願,註記於健保IC卡,那也規定意願人撤回意願的方式,若意願人在臨床過程中表示與健保卡註記的器官捐贈意願不一致時,以意願人明示之意願為準。』
另外,為了避免日前台大醫院誤植愛滋器官事件重演,三讀通過條文也增列「台大條款」,規定摘取器官的醫療機構應該將完整的醫療紀錄記載於捐贈者的病歷,且捐贈者所在的醫療機構,應在受移植者的醫療機構施行移植手術前,提供相關書面檢驗報告給受移植者的醫療機構。
另外,修正條文也明定,中央主管機關應該捐助成立專責機構,推動器官捐贈、辦理器官分配,必要時可以設立全國性的器官保存庫。
資料來源:網路新聞

  

回本期目錄

 

                  性別平等教育專欄

 

注意廣告看板! 別讓性別友善成為一場誤會

作者:陳逸婷 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性別平等相關法律行之有年,各個公部門機關常有性別平等相關講座,加強公務人員與民眾的性別平等意識,加上南部幾個性別友善機構的努力下,在高雄已生活了十幾年的我發現,近幾年市區內許多公共空間的設計開始有性別平等意識考量,尤其捷運站內不斷標榜「女性友善空間」,我們有夜間女性候車區,有捷運警察處理性騷擾案件等……。然而同時,就在高雄市人潮聚集、鄰近百貨商圈的三多商圈捷運站內,卻出現一幅廣告看板,以消費女性身體來宣傳某牌機油的潤滑效果。!

捷運車站機油廣告讓誰興奮?

此一廣告出現了數個舞動的女性裸體以及「讓每台車都興奮」的廣告文案,廣告創意試圖將潤滑油的效果與「性」相扣連,以開放大膽又富性意涵的文字吸引來往於捷運站的乘客,達到宣傳效果,卻複製了性別刻板印象。一個個女性的身體被塑造成被觀看的對象,承載讓「每台車都興奮」的功能,更延伸了「性」、「興奮」等意象,這樣的捷運站廣告看板,讓我不禁思索,我們的空間性別平等友善了嗎?還是我誤會了?

看板刊登同時,該捷運站內正好有藝術類、社會科學類、世界史地類等文化議題的推廣活動,增設了不少硬體設備及相關展覽,看著各個類別,我發現這個看板附近也應該立個牌子,寫上「性別歧視」類,捷運公司讓廣告承包商明目張膽地刊登此類廣告,顯然沒有意識到這個看板可能隱含的性別刻板印象及性別歧視。每當我走過這個廣告看板,心中不時納悶,這個機油到底讓誰興奮了,是車子還是男人?這個廣告看板是為誰而立?為何廣告的呈現,似乎將女性排除在訴求對象之外,且成為一個被觀看、沒有發言權的客體?

廣告消費女體令人不適 性別友善空間前功盡棄

「性」應該是一件很愉悅,值得討論的議題,但若單單以如此的廣告呈現,不僅消費了女性,將女性貶低為被支配、被觀看的對象,「性」也成為譁眾取寵,沒有內涵的消耗品。縱使藉由人們對性的諸多想像來吸引目光,達到宣傳效果,卻也使許多觀者不適,廣告文案的設計能不能更有創意?消費女性這種「老梗」既缺乏新意又令人反感。

性別友善空間的設計,不能只是規劃個「夜間女性候車區」或者是「女性專用車廂」交差了事,應該審視空間中既有的圖像、文字、各項硬體設備的使用,可能隱含的性別刻板印象及不友善的性別思維模式,推動性別平等友善空間,到頭來不應該因為設計者缺乏性別意識,成了一場誤會。♥

資料來源: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54期,100年7月31日出版,p.136-137。
https://www.gender.edu.tw/upload/society/Magazine/asp

 

 

回本期目錄

 


女人香  從香水廣告看香水文化中的性別刻板形象

作者:郭靜儀 國防大學新聞研究所研究生
邊明道 國防大學新聞研究所助理教授

   「香水是女人的靈魂,不用香水的女人,如同一朵塑膠花;香水是女人的液
體鑽石,是女人能隨身攜帶的、無形的性感名片。」時尚雜誌(Vouge)。

    香水的存在時日已久,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13000年美索布達米亞的舒墨文明,當時人們藉由焚燒有香味的植物和油脂來幫助祈禱。而印度最古老的文學作品「吠陀」中亦記載,西元前10000年神祇和人類為了愉悅和放鬆都會擦香油和薰香。
香水伴著人類的歷史從過去到現在,從東方到西土,在宗教儀式、醫藥與征戰事蹟裡處處可見氣味的強大威力;而香水演變到今日更有治療、性愛、料理等多種功效。然香水作為一種文化產物,在資本主義的運作下已不再是一種多元用途的香料,而成為女人的代名詞,如時尚雜誌所言,香水是女人的靈魂、是女人的液體鑽石。香水的交換價值業與其使用價值脫鉤,緊緊扣於文化意義之上;而香水的文化意義何在?香水=女人的性感=女人。

    就筆者觀察,香水是當今壓迫女性最為嚴重的商品之一,因為香水廣告竟可擺脫文化隔閡與語言障礙,讓同一支廣告在全世界播放,而其推廣模式與產品價值更成為全球共享的認同。Polly(1986)曾指出廣告所促銷的不僅是產品本身,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或態度,經推廣形塑某種行為模式以達成良好的理想生活,並強化某些社會文化價值。而香水廣告所強化的某些社會文化價值,正是讓女性繼續淪為男人的附屬品,成為男性慾望的性對象。

    國內學者曾指出香水廣告中有嚴重的性別刻板印象,林宇玲(2005)與陳泰華(2005)的研究就發現女性在廣告中多以性感形象出現且常常為被觀看的客體,喪失自主行動與思考能力;黃雅莉(2005)也指陳香水廣告將女性身體物化為玩樂工具。而本文就以最近幾則香水平面廣告為研究對象,運用符號學分析,了解香水廣告如何透過影像再現,將父權體制的意識型態置入既有的社會結構與文化價值之中。

強調男主外的專業形象

    香水的主要消費群為中高階層知識水準較高的女性,面對這樣的消費者,廣告商非常巧妙地將男主外女主內的父權意識型態美化,讓男子化身為專業權力的品味男子,女子則是性感美麗的慾望尤物。我們可以看到Beckham一款名為Signature(註1)的香水,廣告畫面中男子的外在形象為黑色西裝、俐落短髮,深情款款地看著胸部半露眼睛緊閉的女子,女子形象則為亮澤的膚色、姣好的面容、半露胸部的衣著。男子佔據了畫面中心偏上的位置深情地俯看著女子,女子則被動地閉眼接受男子的凝望。

    而這種男女形象對比不獨獨出現在Beckham的廣告,在Carolina Herrera—212 sexy(註2)中的男女在衣著上也以同樣手法呈現,場景設定在辦公室,男子靠在辦公桌穿著象徵專業的黑色西裝,女子則踩著高跟鞋,身著性感低胸禮服走向男子,表面上女子的攻勢是主動的,但從眼神流瀉,我們可以知道女子仍處於被動位置,不能抑或不敢直接迎向男子凝視自己的目光。

    當然並非所有的香水廣告中的女子都是以低胸禮服的造型登場,像Chevignon—Forever mine這支以流行都會為產品性格、強調個人特色的香水品牌,所表現出來的整體形象就與前兩則廣告不同。不過即便基調不同,男女權力位置仍然相同,廣告中女子身著牛仔褲、黑色皮外套,在赤裸的胴體、頸項上隨意打了一條領帶,這樣的衣著雖有其性格,但絕對不是日常穿著,而是擁有強烈挑逗意涵的性感裝束,且從男女的互動上,不難看出這款Forever Mine仍把女子的角色定調為依賴男子的附屬品。

性感的女人=男人渴求的尤物=女人

    在消費社會裡,物品早已成為一種象徵符號,這種象徵符號背後隱含了更多抽象的意義,進而取代物品本身,成為消費者建築自我認同和欲望的對象(劉維公,2006),而香水廣告就是這樣一種體驗與氣氛的消費。Campbell(1983)曾說過,產品本身並不是白日夢,但文化產品提供白日夢的素材,而香水廣告就在媒體的傳遞播送下,讓「性感女人=男人渴求的尤物=女人」的意象,不斷地在消費者心中縈繞,成為一種可以買到的夢。
Rochas—Femme(註3)是一支女用香水,廣告畫面中用黑白色調處理了一個裸身的女子,僅有香水擁有色彩。苗條的身材、姣好的臉蛋是香水廣告一成不變的展示主題,不管廣告產品是男用香水亦或女用香水,這樣消費女體的廣告意象總是反覆出現。Dolce & Gabbana Gabbana(註4)一款同名香水直接與性結合,讓女主角豐唇微張,將手裡的香水緊貼於胸部,性感十足。而Davidoff—Cool water wave(註5)這一款清涼型的女用香水更直接訴諸於感官刺激,濕透了的白色罩衫,若有似無,胸部尖峰處隱約可見,完全沒有遮蔽效果,讓勻稱姣好的女體展露無遺。

    但女人究竟為誰性感、為何性感,我們可以在Sean John中找到解答。一款名為「Unforgivable(註6)」的女用香水,廣告中一對穿著正式的男女,女子被男子壓制在牆面上作親吻狀,故事性極為強烈,配上文案,「沒有激情、不能原諒」,我們可以讀出這支廣告的完整訊息為對於女人而言,不能跟男子進行激情的肢體互動是最不能原諒的事。訊息背後不正支持了父權意識中女子必須依賴男性而存在的文化價值,且也傳達女性為了吸引男子必須妝點自己,維持姣好的身材與面容,才能成為男人慾求的對象。

強化異性戀愉悅美好

    在香水的世界裡,什麼都是美的、夢幻的,連感情這件事也是天經地義、天造地設、符合當權意識型態的異性戀,因此對香水的設計大都以男女對象為主。男女之合是天作之合,因此不管品牌風格是懷舊、休閒、清靈、熱情、陽光、叛逆或溫馨,香水廣告畫面中的男女一定都是和諧的一對,男女之間的情愛,無論從服裝、性格、互動來看都是愉悅而美好,此種價值觀無形中強化了異性戀的霸權思想。

    或許有人會質疑,香水廣告物化了女性,難道就沒有物化男性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在消費主義盛行的今天,為了成功銷售商品,即便在父權社會,男性也不免成為被消費的對象,因此在男用香水廣告文本中,也不乏以膚色亮澤、身材健美的英挺男體為主要形象訴求。但從Diesel—Only the brave ironman(註7)、Marc Jacobs—Men、JuicyCouture—Dirty English等廣告文本,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無論在表現主題、表現手法與出現場域等各方面,男用香水廣告的性別再現確實更加豐富、多元,而不若女用香水般侷限。

男用香水廣告多元 女用香水訴求美麗

    Goldman(1992)指出,把商品的符號意義與社關係連結,目的就是要讓消費者產生透過消費商品,就能獲得廣告中所訴求的完美關係或形象,換句話說,廣告中所呈現的形象正是社會大眾所認可、渴求的目標。在女用香水廣告中,美麗性感是反覆歌頌宣揚的唯一主題,而年輕健美的肉身、優雅閒適的氣質品味、甚或叛逆詼諧的生活態度等都可以成為男用香水廣告的主題,這樣的對比無疑道出了整個社會文化對兩性期待及兩性所享有的社會位置確有高低之別。
女性的美夢,正是女性惡夢的來源,我們可以看到社會加諸在女性身材外貌上的壓力,導致了多少女性罹患厭食症,只求理想中的窕窕身材,花大錢割肉整骨,就為了擁抱青春美麗;而男性的未來相對開闊,事業、外貌、權勢抑或格調都可以讓男性獲得掌聲。這樣的結果也在王宜燕(2001)的研究中獲得證實,其研究指出所有廣告在性別角色的呈現上都有刻板化的地方,但其性別角色仍繫乎男性中心的價值體系,且結構中更傳遞出男尊女卑的性別階層意涵,無一倖免。

男性也被物化仍是權力核心

    廣告這種全面性的消費文化工業,已然滲透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運用影像、聲音、文字、色彩等多重符號包裝了人們的夢想與欲望,強化商品的社會與文化價值,鞏固既存的意識型態,佔據優勢的論述位置。從廣告文本分析我們可看出,資本主義的商品邏輯雖然也將男性物化,但整體的性別再現結構,男人仍是權力核心、觀看者,而女人則在這樣的父權壓力下,喪失其自主權,淪為他者、第二性(Yanni,1990),這是我們閱聽眾在觀看廣告、消費時,不能不審慎查察的。

 

資料來源: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53期,100年5月31日出版,p.1246-129。
https://www.gender.edu.tw/upload/society/Magazine/asp

 

  

 

回本期目錄


 

  

 

 

                  生涯輔導專欄

  

學生生涯準備的五個重點

作者:鄧志平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兼任學生心理諮商與輔中心主任)

參與生涯教育及理論這些年來,總覺得和學生談生涯時,有一些距離,這個距離是來自學校與職場之不同;來自學生的工作經驗有限,不容易讓職場的議題與他們已有的經驗做貼切的聯結;還有一個距離是來自,用過去世界的經驗來協助學生面對有變動性的未來生涯。這些距離感對生涯教育是一種轉機,因為學校教育與職場的差距,讓身為生涯教育的人知道要去理解當下工作職場的現象,而這些現象對於己在職場的人,或者正準備進入職場的學生有什麼感受及啟發。學生工作經驗有限,則提醒學生多元地參與各式工作或任務,以及學校及老師們提供不同面向之學習經驗的重要性。生涯的變動性則顯示出生涯的探索不再只是靜態地瞭解個人的生涯特質及外在工作世界資訊,以及二者之間的適配,而是動態地探討生涯特質的學習性及彈性,例如:興趣和能力一樣是可以透過真正去做後的個人感受及外在回饋而改變的。另外,如何在生涯或學習環境當中做好的調適,以提升個人在該環境之滿意度,或者做好離開該環境之轉銜等生涯因應力,都是目前生涯教育重要的議題。以下是我相信學生在進入職場前要學會的五項生涯面向。

結果預期的覺察

  幾次在授課或演講的場合詢問已有工作的聽眾,他們當時選擇目前工作的原因。回答裡有些是興趣因素,有些是能力因素,也有些是現實外在的考量因素,例如:離家近、福利好等。然後,再詢問他們就業後,這些先前預想的東西,是否如他們預期的。通常得到的回應是「有些一樣,有些不一樣」。可見當個人在做決定時,會預期在做完決定後,有什麼樣的結果,和先前預期的會和現實情況有出入。

  可見結果預期對於生涯決定的影響,而如何有較準確的結果預期是重要的。通常我們對於一個職業的結果預期會來自對該職業的知識,對還沒有太多工作經驗的學生而言,這些知識來自媒體或重要他人的報導及分享。除了這些管道之外,其實學生還可以透過二個重要的管道,那就是「資訊訪談」及「實(見)習」。實際的工作實習或長時間的見習讓學生獲得到的立即且實在的資訊,而且由其中學生更能去體會自己對該職業的興趣及勝任度,以及感受到工作環境之氛圍。「資訊訪談」則是實際去訪問在職業的從業人員之個人經驗,真正在工作的人會告訴學生職場實際情況,分享個人的親身體驗,以供學生參考。

上述二種方式獲得的資訊會更即時且貼近實際職場經驗,讓學生有更準確的結果預期。同時,與學生討論資訊的獨特性,讓學生知道資訊代表著部份人或在某個機構之工作情況,可能會有其它個人及環境之變異性,以免過度地概化。

生涯因應力的學習

有過生涯決策經驗的人都知道,並不是做完決定後就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而是那才是真正面對生涯挑戰的開始。學生們都知道在做完高中選組決定後,接下來就是特定的分流學習生活;大學生們也都正在體驗選大學科系後,所帶來的大學生活及學習的挑戰;工作者更能體會選擇一份工作後,個人及其它生活層面的改變。在面對工作或學習的任務時,每個人都會有因應的策略及行為,以面對及處理該任務。好的因應的歷程及結果可以產生成就感,增加將來面對問題的信心。相對的,不好的因應,不只在歷程當中會感到挫折及無力,同時,不好的結果會使事情沒有獲得妥善的解決,也打擊之後面對問題的信心。

  所以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曾有過生涯挑戰,可以由自身的經驗來與探討有效能的生涯因應。用主動式及反應式這二種面向,有助於探討面對挑戰時可以有因應可能。所謂主動式的是積極去促進外在環境之改變,例如:對於老師教學方式可以做回饋,建議如何修改。而反應式的則是調整自己以符合當下之環境,例如:發現自己習慣的學習方式與老師帶領課程學習的方式不同,會去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以獲致最好的學習。

  在工作內容不斷地變動的現在,生涯因應力更是重要的能力,例如:10年前電腦文書能力開始成為各式工作的關鍵能力,而現在由網路上搜尋資料及閱讀能力已經變成許多工作必備的要求。另外,目前許多工作的全球化正盛,能夠有效地因應工作的改變之能力在當今職場是很重要的。

就業力的培養

  學生很常問的一個問題就是「要學些什麼能力對於未來就業最有利?」,我總覺得把自己目前需要學好的能力學好是最重要的就業力培養,因為這些能力可能是未來用得到的專業能力,即使已經已決定轉向不同的領域,在尚未離開之前,仍能盡責地處理妥當當下的學習任務,所謂「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這種堅持及因應是一種很重要的就業力。大多數的雇主都會希望自己的員工有這種精神及堅持力,而且負責及堅持也是成功的元素。我曾看過已經決定轉向不同領域的學生,對當下的課業採用完全放棄的態度,造成成績低落,也因此與老師及同學產生的磨擦及衝突。況且,沒有將當下的課業顧好,對自己的生活品質及自我效能感都會有相當程度的負向影響。

  另外,一些原本不以為意或意外來的工作任務,其實會提供探索多元能力的機會。在完成的過程裡,會學到許多不同的能力,打開工作機會的大門。曾經有學生主動地幫忙我們諮商輔導中心的業務,而她在找工作時,就因為有協助學校諮商輔導中心的經歷,讓她獲得那份工作。我相信「任何走過或做過的都會留下痕跡」,這些痕跡會在你沒有想到的地方顯現出來,在生涯上助你一把。所以,學生們不要太過於計較或侷限自己想要做什麼,或責任範圍內只能做那些事情,而是要採用開放的態度,去接受自己認為合理或有超越自我性質的挑戰。

人脈及信用的累積

  愈來愈多學生甄選或員工招募時,會要求推薦信或推薦人。雖然推薦人不會是最後決定入選的主要關鍵,但一份不好的推薦或甚至找不到人願意推薦,那就會連第一關都進不去。像我們中心在招募新的實習心理師或專任心理師時,我都會打個電話詢問推薦人對於候選人的想法,同時,如果我認識的人有和這些候選人共事過或是師生關係,我也會詢問這些的意見。

  所以同學們平常的功課合作,以及和老師之間的溝通都是在建立自己的信用及人脈。這些關係不只在當下決定學習的成效及滿意度,而且身邊的老師與同學將來還是生涯上的資源。有些時候學生會因為眼前的小方便或小利益,而與同學在合作上,或完成老師課程要求上打馬虎眼,或許當下可以過關,但其實都是在消耗自己的信用。長期下來,原本會是生涯資源的人際關係,反倒會變成生涯發展上的阻礙。

個人身心健康的照顧
有個好的生活大概是生涯規劃的最終目的,但工作不只帶來生活的滿足及需要之供給,它同時也帶來壓力,而壓力則會產生對健康的影響,況且面對壓力則需要有健康身體及心理。如何讓自己在工作壓力之下,仍可以保有健康是所有人都必修的課題。這個課題其實是規律的生活作息及運動習慣、良好的人際網絡、充足的休息及營養、適當的放鬆愉快經驗(例如:休閒活動或放鬆練習)。然而,真正能實踐這些身心照顧活動之決定因素,除了個人的貫徹之外,還要有正確的知識及態度,以及外在環境的配合。

  學校在要求升學及就業競爭力而重視學術及職業技能的學習之外,也要強調身心健康及營養的知能及習慣的培養。個人部份則要瞭解自身健康的關鍵性,將維持身心健康列為生涯發展裡要發展的重要能力。另外,個人身心健康也和外在環境的政策及要求有關,所以學校要留意學生的狀況,適時地調整學習的要求、提供充足之福利及安全之工作環境、鼓勵及宣導身心健康活動之實踐。

  學生的生涯準備除了生涯特質的澄清,以及工作資訊的蒐集之外,還要包括實際工作職場及工作者的經驗之連結。另外,利用學生既有的生涯經驗,去探索符合時代腳步的生涯路徑及準備,並且強調當下學習的重要性、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保持彈性地學習,以因應及掌握隨時出現的生涯挑戰及機會。

  資料來源:學生輔導電子報第5期

 

 回本期目錄

 


 

  

 

                  資源教室專欄

學輔中心志工心得分享

作者:臺北校區學生廖貴憶

升上二年級,我開始擔任了學輔志工,而這次服務的對象是患有自閉症同學, 雖然在課業方面,一直是他的弱勢之處,但他對人很親切、有禮,所以不管他有任何困難,我都會盡全力去協住他。好幾次課堂中需分組討論,一開始特教生並不理解內容涵意,但經過明確的解說及筆記紀錄,讓他了解裡面的涵義,這時我就會提示他要如何去實行,把作業如期完成,過程中雖進度緩慢,但因此份作業讓我們從過程中學習,增進彼此的友誼情感。

服務一年中,雖特教生有時會因課業而陷入情緒低潮,擔心是否影響全組進度,若這時能適時提供方向和步驟引導,特教生是可以做的很好,且在事務方面先與溝通,這樣所衍生問題也不會太大,也可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及麻煩,不僅可以讓全組可以順利進行,也讓特教生可以在班上適應更好。 最後藉由此次機會,讓我了解到擔任志工角色不是這麼的簡單,雖已上呈現的只有短短幾個文字,但是我與特教生的努力可是遠遠超過一般人時間。唯有親身經歷過這些才能體會到其中的酸甜苦辣,且自己才會隨之學習成長,在此我也期許自己下學年也能像今年積極努力,邁入不一樣的助人學習旅程。

回本期目錄


 

讓愛傳出去〜小太陽劇團重生公演感想

  

 

作者:資源教室蔡宜寧老師

    從99年成立小太陽劇團至今已滿兩年,一開始成立劇團時,心想讓孩子們有個舞台可以表現,成員有中視障、聽障、自閉症、過動、肢障、腦麻的學生,似乎是挑戰不可能的任務,但在孩子們的身上,讓我看到「希望」,看到他們很努力的把潛能發揮的淋漓盡致,讓我很感動的持續陪伴下去。

   常常孩子們與我討論的話題,「當面臨生命很無助時,會有一絲絲希望感嗎?還是感覺很絕望,因為自己已經無法掌握嗎?」小太陽的孩子們,希望緩緩升起的太陽,能給你一絲絲的希望,人因為希望而努力活著,當有些事情不是我們能掌握的,那只要掌握我們能掌握的,下一秒鐘,會發生什麼事情都是不能預測的,當下,盡心盡力,無怨無悔,人生將會很豐富的。

圖一:小太陽劇團戲劇治療培訓課程

 

 

圖二:100年11月24日金甌女中校外公演盛況

回本期目錄


 

         中國科技大學學生輔導中心心緣電子報

         出版日期:2011/12

         學輔中心位置:台北 崇德樓203室•新竹 學以軒1001室    

         諮詢專線:台北 02-29356107•新竹 03-6991111#1613 

         電子信箱:erinch@cute.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