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2008/06月號)

 

  生命教育專欄

   創傷後壓力疾患

   與壓力和平共處-客服人員  甘芭茶!

   讓你夢想成真的「正向思考術」

  性別平等教育專欄

   ◎「愛無分別,性有界線」~性別平等教育主題月得獎名單

   ◎愛、包容、尊重-同志人身權益之省思

   ◎從兩性到性別─開啟你的多元視野

   ◎同志影片介紹-神祕肌膚 Mysterious Skin

   ◎同志相關團體簡介

  生涯輔導專欄

   ◎新鮮人,別做職場麻煩人物!

   ◎面試怎樣幫自己加分

  資源教室專欄

   ◎明天會更好的二人組

   ◎精神的掙扎

 
 

                  生命教育專欄

 ◎創傷後壓力疾患

 

  認識創傷後壓力疾患

 

  你或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可曾有以下的經歷……

  • 親身經歷或目睹一件有死亡威脅或嚴重受傷的事件

  • 感到極度驚慌、無助或恐怖

  • 主觀性感到痳木、解離或失去情感反應

  • 對四周環境的知覺減弱

  • 失去現實感或自我感

  • 不能回憶創傷事件的重要部分

  • 反覆出現影像、思想、夢境、錯覺、體驗創傷事件重演或暴露於與創傷事件有關的情境時感到十分痛苦

  • 持續逃避與此創傷有關的一切

  • 難入睡或熟睡、昜怒、精神難以集中、過份警覺、過度驚嚇反應

  如果有的話,這份文章就是為你而寫的!!!

 

  壓力是一種很正常的反應,我們每當遇上一些重大事件時都會產生壓力,例如結婚、離婚、懷孕、親人去世、新工上任或辭職、財政問題等等。但當我們遇上創傷時,那種壓力便往往超出我們可以抗衡的範圍。創傷事件如突然死亡、嚴重受傷、性暴力行為或大災難等,都會令我們身心留下長久的烙印;其中包括失去安全感、對別人失去信任、自我懷疑或內疚感、以致對自己信仰的動搖。

 

  那麼,到底創傷後壓力是怎樣發展出來的?創傷後壓力反應其實是指人在經歷一些「不尋常」的事後所引發的「正常」反應。這些「正常」反應一般會維持數天或數星期,但嚴重的程度會逐漸減退。假如,這些反應持續超過一個月,那便可能發展成為「創傷後壓力疾患」。跟據美國的資料顯示,在經歷創傷後,8%的男士及20%的女士會發展為「創傷後壓力疾患」,而在這批人中,大約30%的人會發展為慢性的「創傷後壓力疾患」而影響著他們的一生。慢性的「創傷後壓力疾患」是指病徵會反反覆覆、時好時壞地浮現。

 

  處理「創傷後壓力疾患」的步驟

 

  步驟一:

 

  正確認識「創傷後壓力疾患」的徵狀。突如其來的創傷或打擊會造成不能磨滅的記憶又或短暫失憶,創傷的記憶或片段有很多時候會在我們防不勝防下出現又出現,又或令我們的腦袋霎時一片空白。但不用怕,這只是我們的腦袋需要空間及時間去處理突如其來的強烈刺激。

 

  步驟二:

 

  認識那些處理方法是「幫不了忙」的。我們經常會誤用一些幫不了忙的方法,這些方法不但沒有作用,反而會令徵狀持續得更久。其中包括:

  • 逃避一切會令我們回想起創傷事件的事,如對話、人物、地方、活動、甚或思想

  • 與自己的感覺隔絕或拒絕與有關的人聯繫

  • 時常提高警覺

 

  步驟三:

 

  創傷的記憶雖不能抹走,但所引發的壓力是可以有效地處理的,關鍵是越早求助,成效越好!

 

資料來源:http://eds.hkcs.org/leap/leap0402/leap0402c2.html

 

回本期目錄

 

 ◎與壓力和平共處-客服人員 甘芭茶!

 

  先進國家已經堂堂進入「服務業」時代。由這幾年各企業大量招募客服專員、電話客服人員,此一趨勢已經非常清楚。

 

  許多傳統產業紛紛結合服務的精髓,順利轉型,並創造極大商業上的成功。

 

  例如傳統殯葬業結合專業服務的概念,於是誕生了「禮儀師」這個起薪高的新興服務行業,取代「師公」的飯碗。就連傳統銀行也紛紛改裝門面,並要求行員考取相關金融證照,於是又創造出許多年薪千萬的「貴賓理財專員」。

 

  電梯小姐 百般忍功要一流

 

  年輕人受到高薪的吸引,紛紛想要投入服務業,但是半途鍛羽而歸的人不在少數。原因多半是不了解從事服務行業所面臨的壓力,與必備的人格特質。

 

  前一陣子正好遇到百貨公司週年慶,很巧合地,兩家國內百貨公司龍頭,S公司與M公司,都不約而同邀約我到他們公司講授「情緒壓力管理」課程,希望能增加員工抗壓性,以面對即將來臨的忙碌季節。

 

  藉著這次難得的機會,我也實地了解百貨服務業不為人知辛苦的一面。在那一系列的課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幾位電梯服務小姐分享他們工作的心酸。

 

  別看她們的制服光鮮亮麗,其實這群年紀輕輕的女孩子,當中有相當高的比例罹患膀胱發炎和靜脈曲張等症狀。其中有一位告訴我:「邱醫師,我們工作空間就是一個2公尺長乘以2公尺寬乘以兩公尺高的鐵盒子。每天少說需要重複同樣的話跟手勢至少一千遍。吃飯時間只有短短半個小時,為了避免經常想要上廁所,還要儘量少喝水。」

 

  另一位學員接著補充:「不管我們自己的心情有多鬱悶,面對每一位客人都得露出最甜美的微笑。」這個話題似乎引起大家的興趣,又有學員發表她的意見「像我對菸味過敏,有時客人身上的菸味很重,我只能儘量憋氣。而且電梯又是密閉空間,哪股味道要很久才會散去。」這次授課的經驗給了我很重要的體會,那就是不管看起來多麼光鮮亮麗的職業,從業人員背後一定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壓力。

 

  討債專員 面惡心善誰人知

 

  另一個讓我始終印象深刻的案例,是我有一次應邀至某家國際資產管理公司講授「情緒壓力管理」課程。在授課前,我習慣從承辦人那邊多了解該公司的業務範圍、企業文化特色,以及對於課程效益的期待。

 

  原來,該公司的老闆年紀相當年輕,早先是經營所謂「討債公司」,但他商業嗅覺相當敏銳,相中了幾年前各大銀行標售壞帳給合法民間公司的龐大商機。這位年輕老闆於是毅然決然將公司轉型,將原來的「兄弟」安排好出路,再大量聘僱年輕社會新鮮人,由公司施以標準化的教育訓練,合法地進行「壞帳處理」。

 

  這個行業的利潤來自於向銀行標售來的壞帳折扣,與實際向債務人取得的金額。如果是數目大的壞帳,這中間即使只有一至兩成的價差,公司能仍可獲得相當豐厚的利潤,連帶這些職員也都可以分得令人稱羨的業績獎金。

 

  這樣的工作背後存在哪些壓力?有一位客服同仁告訴我「我們經常都被債務人罵,說我們沒良心,難道要把它們全家逼死才高興嗎?」「有時候我也很同情這些債務人的處境,他們有些人是因為好心幫親友作保,對方還不出來我們才找連帶保證人索討。但是我也有業績跟房貸的壓力啊…。」另一位比較資深的客服經理向我坦白。

 

  〈戴上客服面具〉壓力從哪兒來?

 

  我舉這幾個例子只是想告訴大家,服務業由於需要第一線與客戶接觸,因此對於自我情緒控制的功力,也就越顯重要。以下,我試著跟大家分析到底從事服務業會面臨哪些壓力?

 

  壓力一 -溝通技巧

 

  每天跟客戶大量地溝通,無論溝通的管道是電話、電子郵件、視訊,或是面對面,服務業人員都需要具備優異的溝通技巧。有些企業的客服電話專線,甚至會以電腦紀錄每一通電話所耗費的時間,以及客戶對客服專員的滿意度調查。這些措施都讓這群從業人員隨時面對溝通效率以及溝通品質的雙重壓力。

 

  壓力 二-負面情緒

 

  服務類型的工作者,經常接觸不滿意甚至是憤怒的客戶。這群客戶在拿起電話撥打客服專線前,已經忍受夠了故障的產品或是錯誤的帳單,因此說話的語氣多半充滿沮喪、自我防衛、甚至憤怒的態度。

 

  服務人員每天要回覆上百件這類抱怨的電話或信件,極少不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幾乎每一位客服人員都有被客戶「氣」哭的經驗。如果順利幫客戶解決問題,客戶往往也只是淡淡地說一聲謝謝,彷彿客戶人員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長期間累積這種「有功無賞,有過要罰」的情緒,對於許多客服人員來說是導致職業倦怠(burnout)的主要原因之一。

 

  壓力三 -無力感

 

  有時客戶的要求很簡單,例如詢問維修費用報價,但是往往客服人員受制於流程或公司規定,無法當場立即給客戶肯定的回覆,這經常會引起客戶的不滿,久而久之,客服人員將累積許多愛莫能助的「無力感」。有許多國內外的研究顯示,這種「無力感」正是造成許多客服人員對工作的熱情不再的主因。

 

  壓力四 -重複單調

 

  試想一種狀況發生在你身上…你的公司出產一款手機,並且附贈一本印刷精美的說明書,裡頭對如何使用這隻手機有非常清楚的說明以及如何排除各種故障狀況。此外,公司的網頁也建置的非常完整,有幾十筆Q&A協助購買者使用這隻手機。

 

  身為一位專業的客服人員,公司訓練你如何應付各種最複雜、最困難的情況。但是,每天百分之九十的客戶打電話進來詢問你的問題是像「電池蓋要如何打開?」「我的手機配件少了一樣。」「怎麼調整手機音量大小」…,你所受的最專業的訓練似乎都變成英雄無用武之地。比較資深的客戶服務人員,由於長期聽取客戶類似的意見與抱怨,因此會強烈感受自己的工作內容是重複而單調的。

 

  好服務=好生意

 

  似乎說了許多關於服務業如何辛苦、壓力有多麼大,但是不可否認地,我也曾看過許多非常優秀且樂在工作的服務業菁英。有幸成為他們的客戶,也成為了我常常津津樂道的故事。

 

  有一次我跟朋友到一家西餐廳用餐,用完美味的主餐後,一名年輕的男服務生幫我端上附餐飲料,一杯熱卡布奇諾。這時我突然想要上洗手間,於是我離開座位大約5分鐘。

 

  回來時我發覺原本桌上的那杯飲料不見了,我正納悶時,方才那位男服務生走近我們這桌,手上端著一個咖啡杯。他將一杯熱騰騰冒煙的卡布奇諾送到我面前,告訴我他剛剛看到我離開座位前尚未喝下我的飲料,他擔心我回來後飲料已經變冷,因此他主動幫我換了一杯剛沖泡好的熱卡布奇諾。

 

  我心裡又驚又喜,我好奇地問他是否經常做這麼貼心的服務?他說「是的,我的經理授權給我們每一位waiter幫客人注意飲料的新鮮度。」

 

  可想而知,自從這次經驗之後,我變成這家西餐廳的忠實顧客,我也不知帶過多少朋友去那裡用餐。誰說,好服務不代表好生意呢?

 

  〈減壓服務學〉快樂其實很簡單

 

  我觀察許多在服務業作的有聲有色且樂此不疲的工作者,發現他們擁有至少三個共同的能力。無論所處的產業為何,他們都有能力將工作變的有趣、有意義,並且從日常工作中獲得無比的成就感。想知道這些人是如何做到的嗎?

 

  Tip1.讓工作變有趣

 

  有一年我跟太太去西雅圖自助旅行,當地人介紹我們一定要去一個叫做Pike Place的市場逛逛,因為那裡不僅有許多好吃的小吃點心,更是全球第一家星巴克(Starbucks)的所在。

 

  到了那裡,我們該吃的都吃了,也去朝聖那家始祖店,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一家魚販!他的店面前頭擠滿了人,每當有顧客來買魚時,站在前面的工作人員便會幫助顧客挑選適合的漁貨,接著精采的來了,剛剛那位工作人員就像變魔術般將一條魚熟練地拋給站在櫃台後方包裝的店員,我們這些看熱鬧的觀光客的情緒就像這條魚在空中所畫出的拋物線,隨之起伏與驚叫。這名魚販有什麼魔力讓他的店面永遠擠滿客人?讓平凡的工作變的有趣!

 

  Tip2.讓成果有意義

 

  我很喜歡一個寓言故事,它是這麼說的…有個外地人經過一個城市的廣場,看到許多工匠揮汗拿著槌子跟鑿子在敲打大石塊。這個外地人一時好奇便問了其中一位石匠到底在進行什麼工程?哪

知,這位石匠口氣極為不耐地回答他:「走開,不要妨礙我。沒看到我在敲這些笨石頭嗎?」

 

  這位外地人的好奇心沒被滿足,於是他鼓起勇氣走向另一位石匠,問他同樣的問題。第二位石匠口氣平和地回覆他「這裡將要蓋起一個很高的建築 」。

 

  沒得到確切的答案,於是他轉向另一位年紀稍長但表情專注的石匠。這位石匠看著這位陌生人,熱切地握著陌生人的雙手說:「我很高興你問我,因為建築師說我們是在蓋一座教堂,但是我認為我是在蓋一座給神居住的房子,我很高興這麼老了還有機會為神服務。」

 

  Tip3.讓自己有成就感

 

  我曾經在美國一家連鎖的兒童電腦中心上班,2000年我加入時只有幾十家,今天已經擴展成為超過160家的規模。這家公司如此成功的祕訣是什麼?我認為是「讓每個小孩走出我們大門時都充滿成就感!」

 

  當時的做法很簡單卻很有效:有一群的年輕家教,隨時走動在年紀介於6到12歲的學生身旁,有問題時便熱情地回答或指導他們,如果學生正確回答一個困難的問題,便送給學生一個代幣,蒐集越多代幣小朋友就可以兌換越好的獎品,最好的獎品是迪士尼樂園入場券呢。我看過許多學生進來我們大門時是愁眉苦臉,但是當他們離開時臉上卻充滿著自信與滿足。

 

  讓自己成為一位快樂有效率的服務業工作人員並非不可能,只要你願意嘗試這些方法,相信下一位服務業達人就是你!

 

資料來源:邱永林心理師於自由時報2008.02.21

上班一族大作,作者為聯合心理諮商所院長

 

回本期目錄

 

 ◎讓你夢想成真的「正向思考術」

 

  台灣人愛許願。根據今年初AC尼爾森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亞太地區是僅次於拉丁美洲最愛許新年願望的地區;而台灣人有七七%許下新年心願,其中又有九七%的人表示會遵從並努力實現新年新期許。其實,除了努力和運氣,新的一年要實現心願,只要轉個想法,就能心想事成。

 

  提倡「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的賓州大學心理系教授塞利曼(Martin Seligman)早在一九八八年的研究就曾對美國泳將麥特.畢昂迪(Matt Biondi)做過實驗。實驗是故意請教練對隊上謊稱畢昂迪表現不佳,但畢昂迪不受影響,保持樂觀,當其他隊友表現失常時,他表現反而更出色。這種樂觀的特質,使他在當年奧運前兩項比賽被第二名超前的壓力下,仍拿下接下來的五面金牌。

 

樂觀的態度還與健康有關。一篇在梅約醫學中心論文集的研究發現,北卡羅萊納大學在一九六○年代評估六九五八位成年人的樂觀程度,然後四十年後,發現最悲觀的一組的死亡率,比最樂觀的一組,高了近四二%。此外,研究還發現正向的態度能啟動身體的免疫系統,甚至能降低血壓、減少焦慮。

 

儘管在某些情況中,心理學家認為悲觀謹慎的想法能提醒可能的風險,讓人預作準備;但理性而有邏輯的正向思考仍不容忽視。從認知、情緒和行為下手,為自己創造正面的循環和連動,新的一年,就能「想出健康,想出快樂」。

 

  一、情緒面

 

和信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吳佳璇發現,有的人不習慣察覺自己的負面情緒,或者文化上要求壓抑,而不懂得偵測自己的負面情緒。

 

政大心理系副教授楊建銘建議,不只要學會「偵測」到負面情緒,還要能找到發洩出口,例如大叫、大笑,甚至是看喜劇、與人談談等,都有幫助。

 

  二、行為面

 

  正面的行為會刺激正面情緒。楊建銘建議要多做「接觸世界的行為」,走出自己侷限的世界;或多做「滿足需求的行為」:如吃一點甜點、睡一個好覺,這些正面行為都能引發正面情緒和想法。

 

  有的人則會對自己使用「自我暗示」的方法,甚至用錄音的方式,向自己不斷描繪成功的情境。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表示,這屬於心理學上「自我實現的預言」:以正面的印象和語彙在腦中挖掘出正面的路徑,不分心去想其他情境,專注投入在練習或準備上,自然也就提高了成功的機率。

 

  三、認知面

 

  詹佳真指出,負面思考的人有三項特徵:第一,覺得自己是失敗者,對自己否定;第二,對別人否定,認為別人對自己的失敗一定幸災樂禍;第三,全面性、整體性的類化,認為這次不成功,將來,或者做其他事也不可能再有改善。

 

  她指出,當負面事件發生時,我們常忽略掉自己已經「理所當然」地詮釋過一次,這種自然而然的詮釋,是負面情緒的主要來源。

 

  「怎樣用能掌握的思考來控制『自動化』的想法,這是重點,」楊建銘也點出。

 

  他建議學會問自己幾個問題:

  • 我是否掉入了全有全無的狀態?(是否全盤否定自己,或者過度推演到未來的情境)

  • 這件事會怎樣嗎?最壞的情況是如何?(事情常不如想像糟糕)

  • 如果朋友遇到同樣的事,我會怎樣安慰他?(抽離出情緒,站在別人的角度看事件)

  • 這件事過了一個星期、一個月,甚至一年之後是如何?

  「問問題」的練習不能只在大的負面事件發生的時候才做,而需要從小事情開始,就持續的練習。

 

  吳佳璇會要求她的個案回家做功課,學會分析事件ABC:把前因(antecedent)、行為(behavior)和對應(consequence)寫下來,自己的哪些行為和情緒的來源,想法有什麼道理和邏輯?自己又如何處理?並嘗試釐清這些元素中,內外部的因素各是什麼?避免過度的往內歸因。

 

  詹佳真還會進一步鼓勵個案對自己寫下來的想法做辯論,例如,今天自己沒有得到拔擢,而覺得很挫折,就可以反問自己:升官就代表成功嗎?不升官生活就變得更差嗎?「用哪一種角度詮釋都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她說。「而是你要怎樣的結果,就必須怎樣的改變你的詮釋方式。」

 

  中國俗諺的「心想事成」其實是有西方心理學的依據,有了正向樂觀的心理,一年之始所許下的願望就容易達成。

資料來源: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2186

作者:謝明玲  出處:天下雜誌 364期

 

回本期目錄

 

                  性別平等教育專欄

 

 

 ◎「愛無分別,性有界線」~性別平等教育主題月得獎名單及宣導小語獲獎作品

 

海報設計比賽,得獎名單及獎勵如下,恭喜獲獎同學。

 

名次

班級

學號

姓名

獎勵

第一名

竹四資傳二B

9521445054

陳佩妤

現金1500、獎狀乙紙、小功一次

第二名

竹四資管二A

9521461009

呂曉萍

現金1000、獎狀乙紙、小功一次

第三名

竹四應英一A

9621471011

何芮婷

現金800、獎狀乙紙、小功一次

 

宣導小語比賽,得獎名單及獎勵如下,恭喜獲獎同學。

 

名次 班級 學號 姓名 獎勵
第一名 竹四資傳三A 9421463026 林孟瑤

現金1500、獎狀乙紙、小功一次

第二名 竹四資管二A 9521461047 陳貞妏

現金1000、獎狀乙紙、小功一次

第三名 竹四室設一A 9621443055

林柏彤

現金800、獎狀乙紙、小功一次

 

宣導小語獲獎優秀作品

 

第一名:性愛有主張,相互尊重才夠夯!

 

第二名:握手、擁抱是愛,性侵、騷擾是害。

 

第三名:兩性關係難理解,尊重包容是重點。

 

 

 ◎愛、包容、尊重-同志人身權益之省思

 

  在多元的社會裡面,性別、宗教、種族,已經不成為歧視的藉口,更不是區分人群的標準。但是,同性戀的性偏好對許多人來說,仍然是一個不可觸碰的議題。很多反對同性戀的人,往往對同志一點都不了解,在以訛傳訛的情況之下排斥同志朋友。在校園裡、辦公室,甚至在家裡面,同志們承受著異樣的眼光和壓力,往往只能選擇避口不談。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開放、進步,臺灣地區的同性戀運動也風起雲湧,而且一年比一年蓬勃,因此社會對於同性戀的包容度也越來越朝向平等、尊重。在這樣的潮流下,以前不敢、不願意或不能曝光或現身(come out)的同志們(同性戀者自稱),也慢慢步上多元化的社會舞台,為自己爭取在陽光下自在地生活的權利。人類的天賦權利以愛、包容、尊重為出發點,因此希望藉由探討同志的人身權益,增進大家對同志的瞭解,進而創造愛、包容和尊重的校園環境。

 

回本期目錄

 

 ◎從兩性到性別─開啟你的多元視野

 

  多元性別

 

  一般人提到性別,通常只會想起兩性(也就是男生與女生),為什麼呢?因為從小我們就生長在只看見兩性的社會,而且透過各種制式與非制式教育,傳達「男生要有男生的樣子,女生要有女生的樣子」,從醫院裡小嬰兒的粉藍粉紅的區別,到學校裡男孩短髮穿褲子,與女孩長髮穿裙子的校規,以及長大後男人養家活口與女人相夫教子,形成所謂的「幸福家庭」形象,都是鼓吹男女有別、各司其職的想法。一旦有人膽敢跨越了這個界線,小從眼神、辱罵,大到校規、法條等,社會各層面大大小小的「處罰」紛沓而來。

 

  但追根究底起來,只因為出生時的生理性別不同(也就是有沒有小雞雞啦),就理所當然以為他/她這一生,自然而然應該要有什麼樣子,這樣嚴明的界線,其實是太粗糙的認定。

 

  當我們細緻探討一個人身上與性別相關的屬性時,其實可以從下面這張表格裡,找到一個人身上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性別屬性:

 

 

  過去以老舊的眼光看世界,天經地義地認為男生一定在藍色框框裡,女生就一定在紅色框框裡,以為天下只有藍與紅兩種顏色。但一種米養百種人,性別的表現不可能只有兩端,打從一生下來,有小雞雞的嬰兒不一定就認為自己是男生,男生也不一定就很陽剛強壯,喜歡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女生,反之亦然。如果開始帶著這樣包容的想法對待周遭的親友與世人,突破男女二元對立的性別種類,看見繽紛而多元的面貌,每個人才能停止假扮自己,而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獨特的位置。

光譜的意義

 

   特別要提到的是,藍色與紅色之間並非截然劃分的一條線,中間並列著程度差異的種種狀態,就像光線可以依折射率排列出七色彩虹的光譜,我們稱作為光譜地帶。

 

  (1)以生下來的性別而言,除了公與母,也有人同時(或部分)具有兩性性徵,例如現在有不少人同時擁有睪丸與陰道。

 

  (2)自認為是百分百的男生(或女生)也只是人類的一部份,很多人在內心找到很像女生(或男生)的自己。

 

  (3)而陽剛與陰柔中間的差異,更可從呂秀蓮到林志玲,或是瀧澤秀明到陳松勇,找到天壤之別的差異,無法截然劃分。

 

  (4)至於感情方面,性學大師金賽早就將人的性傾向劃成七等份,兩端才是百分百的異性戀與同性戀,大多數人依受到同性(異性)吸引的程度不同,在中間排列成五個層次,這種說明,更能彰顯光譜的意義。

 

 

  也就是說,第一張表格的意義不在於複製原有二元觀念,認為兩種屬性之間一定截然劃分。而是在於回歸個人本身,強調兩屬性之間一定表現出程度上的不同差異,才能讓所有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所在。

 

  所以,這是一場排列組合以筆者而言:

 

  (1)我生來是公的,
  (2)我覺得我是男生,
  (3)我看起來大概6分陽剛4分陰柔,
  (4)而我喜歡男生。

 

  以上這四句話組合成我的樣子。你也可以拿起筆,找到自己的排列組合,並且這個肯定跟別人的組合有程度上的差異。而不管看起來再怎麼匪夷所思的組合模式,都可能是這世界上活生生的人,就好像不是每個娘娘腔的男生都是同性戀(3與4的組合),或是想要當男生的女生,其實喜歡的是男生(2與4的組合)。你,看見他們了嗎?

 

  兩性平等?別落伍了,現在是「性別平等」!

 

  其實排列組合的這四大項,就是近年來與性別相關的四大議題。

  (一)因出生時的生理性別而產生的差別待遇,就是女男平權運動興起的原因;

  (二)因為性別認同與原生性別不同,而產生的異樣處境,就是跨性別者最常面對的困境;

  (三)因為女生陽剛或男生陰柔等性別氣質的不同而產生的暴力,就是校園裡娘娘腔與男人婆被欺負嘲笑的根本原因;而因為性傾向的不同產生的差異,則是同性戀、雙性戀的議題。

 

 

  這就是兩性平等與性別平等的落差所在,連教育部早在民國93年就將「兩性平等」一辭進一步立法為《性別平等教育法》,意義即在彰顯長期被忽視的其他性少數族群,希望大眾給予應當的關注與尊重。因此,不要再「兩性平等」了,探索出自己身上跨越兩性規範的排列組合,大聲說出「性別平等」。

 

  排列繼續……

 

  這樣的概念也可以幫助你認識同志的角色分類。報章雜誌總以為女同志非T即婆,或是將男同志的1號、0號誤栽在女同志身上,常令我們啼笑皆非。以光譜的概念,就可以清楚瞭解女同志除了T/婆之外,還有介於兩者間光譜的人、或不願被分類的「不分」,而男同志亦然。

 

 

  而哥/弟是男同志的伴侶關係,1號/0號則是男同志的性角色,以排列組合的概念來看,我們也可以輕易瞭解,也有哥哥在床上當0號,或是弟弟當1號,甚至如果我跟我男朋友兩個都是介於光譜地帶的不分,我跟他在床上的變化就更多了。當然,女同志亦然。

 

  「你提到男朋友,所以你是當女的?」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標準男女二元思考的餘毒,以為兩個人在一起,一定有一個當男的,一個當女的。其實同志伴侶關係有很多種,其中的確不乏以傳統丈夫/老婆角色來定位彼此的情侶,但有更多的伴侶就是以同性的身份彼此相愛,男同志就互稱對方為男朋友,女同志則互稱女朋友或伴。

 

   另外,即便是異性戀伴侶都是丈夫配上太太,但每一對伴侶相處與互動的模式也不盡相同,你會稱出外打拼事業的女強人是「當男的」,或是在家煮飯的丈夫為「當女的」嗎?其實丈夫/太太只是一種稱謂,伴侶關係最重要的是彼此對角色的實質默契與配合,而同性伴侶也是如此。

 

  看見差異,尊重不同

 

  藉由表格的整理,可以看見了過去被掩蓋住的不同與差異,但這不過是認識的第一步,只有以包容與尊重的對等地位,去瞭解每一種不一樣的特質,世界才有可能開始變得更豐富而多元。現在就請您準備好期望瞭解的尊重與同理心,開始認識同志的旅程吧!

 

摘錄於2005認識同志手冊

(http://www.hotline.org.tw/2005handbook/htm/basic-1.htm)

 

回本期目錄

 

 ◎同志影片介紹-神祕肌膚 Mysterious Skin

 

  神祕肌膚 Mysterious Skin

 

  海姆的同名小說,內容從兩位男孩尼爾與布萊恩十八歲的相遇,回溯自八歲的一段過往開始,影響他們與男人間的感情的感人故事。導演以詩意化的豐富影像、流暢的敘事手法,處理電影中更多極具爭議性的話題,劇中絕望不安與憤怒情緒令人動容,廣受各國同志影展的肯定,入選了日舞影展、多倫多影展、威尼斯影展,亦獲得了西雅圖影展最佳導演,也列名各國同志族群以及網友們不可錯過的年度十大電影佳片!

 

  劇 情 介 紹

 

  八歲時,布萊恩的生命中消失了五個小時,醒來後他發現自己躺在屋子後的樹叢裡,鼻血緩緩淌落,此後,他開始怕黑、尿床、噩夢驚魂,並瘋狂沉迷於神秘的幽浮事件,相信自己曾經被外星人綁架,直到十八歲的現在,那還是他唯一可以連結失落記憶的拼圖線索。

 

  尼爾是個俊俏的邊緣少年,是讓全世界圍繞著他旋轉的星子,愛情的作用力,他向來只能在安全的距離中享受,十八歲的他,每在性交的最後快感中,浮現出憧憬幻想的完美對象;童年的棒球教練,以及在教練家中從天而降的彩虹喜瑞爾。從八歲到十八歲,布萊恩與尼爾尋找著生命的另一個出口;尼爾夢想由啟程前往紐約開始,布萊恩的追求則讓他遇到了尼爾,兩人的相遇,成為彼此對過往記憶的開啟與撫慰。

 

  童年夢魘的延續 神秘肌膚

 

     比較一下《斷背山》和《神秘肌膚》,觀眾可以看到更完整的同性戀面貌,前者完全繞著外在社會壓力打轉,後者卻深入每個人成長的心路歷程,如果說《斷背山》刻劃的悲情禁忌之戀,得到社會最大眾的認同,《神秘肌膚》卻挑戰觀眾的道德觀,存心讓人不安。

 

     男主角尼爾八歲大已經確認自己的性向,他不但跟戀童的同性戀棒球教練發展戀情,而且還幫著教練誘姦其他男童,長大以後也不後悔已經做過的一切。《神祕肌膚》明確地告訴觀眾,關於性向,沒有對錯,有的人只是生來如此、也有的人是在其他因素下形成,性向不一定是透過個人自主選擇的。同性戀並不是《神秘肌膚》的唯一主題,不斷在兩名主角成長過程交錯剪接的故事,用了更多篇幅刻劃童年創傷的影響,片中的一對男女,相信自己是被外星人綁票、實驗,才留下那些身上不明的傷口或疤痕、才會不明所以昏倒、不斷出現記憶的黑洞。

 

     大膽露骨、溫柔而且悲涼,《神秘肌膚》慢慢從堪薩斯小鎮的怪人怪事,拓展到紐約殘酷的人肉交易。那些對尋常人而言,離經叛道的行為,對於兩個主角而言,只是無法重來的必經之道:他們不自覺地成為性侵害的受害者和加害者,即使找出真相,重建記憶,也改變不了自己已成形的人生。用獨立製片的低預算,精細掌控演員的細膩表演,《神秘肌膚》做到精緻多層次的刻劃,把戀童、性侵害、妄想症、性認同、賣淫等等議題一一道來,不哭哭啼啼、沒有一丁點的自戀自憐,這是最難得之處。

 

  如果斷背山是初識同志情的入門電影,神秘肌膚則愛到令人心碎

 

  不只是因為神秘肌膚的爭議性主題和被列為限制級,讓它顯得如此特殊,還被許多國外媒體列為2005年度必看電影之一。事實上,神秘肌膚對同志情感的深刻描寫不管在質或量上都遠遠超過斷背山,至少,對熟悉此類主題電影的我來說,前者感動我的情節多得多了,包括八歲小男孩永誌難忘的初戀、同男異女共犯情節的糾纏難解、單親家庭母子間的佔有與包容、與愛滋患者最安全的情感接觸以及兩個主角間那份帶有歉疚和親密關係的過去所產生的五味雜陳…

 

  故事非常殘忍,特映會的場子裡不時聽到陌生觀眾的驚嚇抽氣聲和細細啜泣,但導演葛瑞格荒木、原著作者史考特海姆都是極其溫柔的。如果不熟悉同志感情的觀眾可能要做好準備,同志們不見得都是如此的,而這些事情也不只會發生在同志圈中。如果能夠放下既有的偏見、對事物表面情況的解讀,深深地看入這部電影,穿透神秘肌膚,會發現我們心深處的體貼悸動仍然鮮活無比。

 

資料來源:http://movie.starblvd.net/

 

回本期目錄

 

 ◎同志相關團體簡介

  

  ∼想對同志這個族群有更多的認識與瞭解嗎?提供下列資訊給同學參考查詢

 

  ※同志諮詢熱線  網址:http://www.hotline.org.tw/

 

  是第一個在內政部立案的全國性同志機構。1998年6月27日正式開線成立。同志諮詢熱線是一個由同志以電話諮詢的方式服務下列對象的義工性團體。

 

  服務對象:

 

  1. 同志朋友(特別是青少女、青少年同志)

  2. 同志的父母

  3. 婚姻中的同志

  4. 轉導老師。


  行政電話:(02)2392-1969 (02)2392-1844(週一到週五,14:00到22:00)
  諮詢電話:(02)2392-1970(代表號) (每週四、五、六、日、一晚上7點到10點)
  傳真專線:(02)2392-1994

 

  ※台灣性別人權協會  網址:http://www.gsrat.net/

 

  宗旨為:

  1.推廣並落實性別人權之觀念

  2.促進並維護性別平權

  3.研究並推動性別平權相關法律及政策

  4.監督並協助處理性別人權侵害世件

  5.致力並發展性別全民教育。

 

  活動包括:配合時事或主動舉辦座談會、演講等等;文化性質的影展、出版等。


  Email: queerlas@ms21.hinet.net
  Tel:(02)23640351

  Fax:(02)23640371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網址:http://tgeea.myweb.hinet.net

 

  由一群長期關心並致力於性別平等教育的老師/人士所組成。他們深感兩性/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性,為了累積、交流彼此的經驗,而成立了本協會。協會宗旨為消除性別歧視、堆動性別平等的教育環境、發展本土平等教育之教學與研究,以及建立性別教育者間的情感與資訊支持網絡。

 

  聯絡電話:(02)2363-8441、2361-1323

  傳真電話:(02)23626779

 

回本期目錄

 

                  生涯輔導專欄

 

 ◎新鮮人,別做職場麻煩人物!

 

  社會新鮮人初入職場,務必要調整行事作風,以免成為以下7種最令人頭痛的職場麻煩人物,登上「黑名單」而不自知!

 

  職場新鮮人,你是否覺得主管似乎對自己不大欣賞,同事一看到你就眼神閃爍、退避三舍?在抱怨別人都缺乏同理心,不懂得體恤職場新手之前,不妨先想想看,自己是不是也是專惹麻煩的「顧人怨」菜鳥一族。

 

  麻煩人物1:好鬥戰神

 

  「好鬥戰神」的特色就是:攻擊性強,凡事都要贏。

 

  宏正人力資源中心資深經理王安倫表示,許多年輕人完全不懂何謂「妥協的藝術」,凡事都堅持己見,不能忍受他人意見與自己相左,很容易在辦公室或會議桌上跟同事槓起來,表達方式非常火爆。而且還見不得別人好,有同事被主管稱讚,立刻就流露出不以為然的神色。

 

  「好鬥」跟「企圖心強」或「擇善固執」並不相同,好鬥戰神所爭的關鍵,有時候根本無關緊要,只是「為贏而贏」,以壓制對手為主要目的,很容易使討論過程嚴重失焦。網路公司Voofox執行長劉威麟表示,在會議中只要有「好鬥戰神」這號人物存在,「真理通常不會愈辯愈明,而是愈辯愈糊。」

 

  麻煩人物2:摸魚混王

 

  當過兵的人可能都聽過這句話:「摸魚?小心摸到大白鯊!」對新鮮人來說,這更是要銘記在心的警語。企業可不是慈善機關,沒有公司願意長期付錢收容一個上班散漫、下班超準時,只做交代的事,不願承擔額外責任,甚至連分內事都潦草敷衍的打混員工。

 

  一家資訊顧問公司行銷經理Alicia以她從前某位同事為例,他是基層的醫療器材業務人員,按理說一些整理報表、整合船務的事情都該自己動手做,但他仗著跟部門助理關係不錯,經常把這些工作丟給助理。而且,常利用到國外出差或開會之便,繞道去拜訪國外的私人朋友,或是草草結束工作就到處觀光,更過份的是,回來還把額外的交通費、餐宿費用等灌在公帳上。

 

  原本老闆被蒙在鼓裡,但隨著摸魚次數增加,同事對他的耳語也愈來愈多,最後終於傳到老闆耳中,老闆不動聲色地設了個局,發現他某次出差去德國開會時,果然縮減了工作行程,溜去市區觀光,老闆一怒之下,回來就炒了他魷魚。Alicia說,「不要以為摸魚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夜路走多一定會碰到鬼。」

 

  麻煩人物3:無階主管

 

  主管有分低、中、高階,到底什麼是「無階主管」呢?

 

  有一種新人非常自命不凡,認為自己秉賦優異,天生就是來當領袖的,一心只想做一些「運籌帷幄」的「重要工作」,對於基本功不屑為之。在與同事的日常相處中,也常不由自主地「主管上身」,儘管還是菜鳥,卻很喜歡擺出領導姿態,發號施令驅策他人。

 

  這種人經常是在學校的風雲人物,早已習慣當頭頭了,突然變成基層,還調適不過來,但事實上火侯又還不到位,於是給人「眼高手低」的感覺。對此,遊戲橘子人力資源處處長張文杰說,「縱使你真的是『明日之星』,但那也是『明日』的事情,『今日』你還只是個小螺絲釘,還是腳踏實地,按部就班好好從基層做起吧!」

 

  麻煩人物4:嬌養貴族

 

  之前本刊報導過的「職場公主病」引起熱烈討論,這種吃不了苦,認為別人有義務幫忙、照顧自己的嬌養貴族,常成為辦公室同事的沈重包袱。

 

  Alicia有一次到上海出差,就被一個頂著美國碩士學歷的新人折騰得很慘,這位徹頭徹尾的「公主」,自小家境不錯,人人捧在掌心裡,完全無法吃苦,動輒抱怨工作辛苦、事情做不完,鬧著要老闆增員分攤工作量,更誇張的是,因為自己準備不足,在客戶那邊吃癟時,居然回來梨花帶雨哭訴「客戶欺負我!」最後,資深的Alicia只好幫她收拾爛攤子。

 

  台灣萊雅人資處副總經理郭秀君表示,新進的行銷企劃或業務人員,並不是只要坐在辦公室裡吹冷氣做腦力激盪就好,有時候還是得幫忙搬貨、上下架,她碰過一些嬌貴的新人,頗不情願做這些「雜役」,「嗄?連我也要做『這種工作』喔?」碰到這種嬌養貴族,郭秀君忍不住想回敬她一句,「不然,難道我們還要幫你雇一個婢女嗎?」

 

  麻煩人物5:壓力悶鍋

 

  壓力悶鍋型的職場新兵,平常看起來並沒有問題,相反地,可能還相當完美,但問題就是出在「完美」上。

 

  這種型的新人通常學歷背景不錯,在工作上態度積極上進,老闆交代的事一定設法戮力完成,跟同事相處也十分和樂,看起來還真是無懈可擊,但是有一天,這個超完美新人突然愈來愈力不從心,最後,因為無法承受壓力而離職。

 

  「錯就錯在他們不肯承認自己有做不到的時候,」廿一世紀公關總經理俞竹平表示,新鮮人經驗值低,本來就可能會犯錯,或是碰到處理不來的難題,工作上固然要勇於嘗試、全力以赴,但真的碰到自己沒辦法的事情,「一定要懂得適時求助。」

 

  他以前有個部屬,工作充滿活力,雖是系出國外名校,但卻沒有驕氣,活潑開朗,很會帶動團體氣氛,上級也把他當明日之星看,願意賦予他更多新任務。但這個新人太好強,對於自己不會的事情,從來不發問,眼看著工作可能做不完,也從來不找主管商量或找同事幫忙,而是選擇獨自面對苦戰,俞竹平有好幾次早上進辦公室時,看到他居然就睡在公司,通宵工作。

 

  後來才知道,他希望能夠在主管心中維持完美員工的形象,即使遭遇一些工作瓶頸,也不願承認,而且,臉皮薄到無法接受主管任何微詞,所以就像染上強迫症一樣,人前裝得一派從容,人後則逼自己去完成所有任務,終於有一天,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出現,這個悶燒許久的壓力鍋就突然爆炸,再也撐不下去。

 

  這個員工只撐1年就離職了,俞竹平感嘆,「真的很可惜,他應該早點『示弱』,示弱並不代表你是弱者,而是希望自己變得更強。」

 

  麻煩人物6:白目天兵

 

  論語提到:「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許多年輕人會讓長官受不了的原因,就是沒做好這一點,以時下流行語來說,就是非常「白目」:老是在狀況外,言行舉止任意而為,完全不挑時機、場合,讓人又尷尬又生氣。

 

  王安倫舉例,有新人居然在大型公開會議上,當眾對總經理提問,「我聽說您好像對我們部門有點不滿?」讓主管完全下不了台。或是當眾直接問長官,「像我這樣,到底有沒有可能升遷?我要幾年才能夠升到XX職?」眾目睽睽,主管真是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

 

  另一種「白目」則是自作聰明。比方說,本來正常程序可能需要5個步驟,他覺得太麻煩,自動省略幾個步驟,結果造成大問題。富邦金控人資處資深經理蘇國華表示,在金融業尤其要謹慎,很多看似繁瑣的流程,其實是有風險控管意義的,千萬不要自作主張。

 

  麻煩人物7:愛情動物

 

  戀愛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但切莫讓愛情壞了你剛萌芽的事業。

 

  蘇國華表示,近年來常有面試新人時,男女朋友儷影雙雙聯袂前來的情況,一個在裡頭面試,另一個就在外頭等候。台灣的確有很多名不見經傳、位置偏僻的中小企業,到那種公司面試,男朋友權充護花使者以策安全,原本無可厚非,但到像富邦金控這樣知名的企業面試也要「愛相隨」,未免有點太黏了。

 

  蘇國華表示,雖然富邦金控本身並不會對這類應徵者「另眼看待」,錄取與否還是會根據新鮮人筆、面試表現為準,但就他所知,的確有些公司的長官對這種行徑不以為然。記者採訪某科技業者人資主管,就對這種行徑頗感冒,他的理由是,「我們這個行業,加班是常態,看他們這麼『如膠似漆』,以後要求加班一定會出問題,所以,面試時我會扣分。」

 

  如果新鮮人把談戀愛當作絕對不可妥協的第一優先,要完全不影響工作,恐怕是很難的。公司難免會有趕案子或公務繁忙的時候,但愛情動物在約會與工作中間,絕對毫不猶疑選擇前者,手邊工作還沒做完,只要下班時間一到,就匆匆收東西赴約去了,絕不配合加班要求。張文杰說,「看在我們這種五年級、六年級前段的主管眼中,多少有一點不是滋味。」

 

  有些症狀嚴重的愛情動物,動不動就在上班時間跟愛侶講熱線或MSN得難捨難分,萬一跟男女朋友吵架口角,隔天還會把情緒帶進辦公室,影響工作效率或同事工作氣氛。如果愛情動物談的是辦公室戀情,那就更可怕了,會讓整個部門都陷入八點檔肥皂劇般的粉紅色氛圍中,是一號相當讓人大呼吃不消的職場麻煩人物。 

 

全文摘自就業情報網

http://media.career.com.tw/hot/hot_main.asp?CA_NO=384p046&INO=172

撰文 / 李翠卿

 

回本期目錄

 

 ◎面試怎樣幫自己加分

 

  履歷表盡善盡美,面試卻臨場表現失常,這種情況屢見不鮮。其實只要事先蒐集題庫自行演練,現場靈活應對,就能成功踢進臨門一腳。  

 

  結結巴巴、言之無物、問東答西,甚至是無言以對?當面試主考官在心中暗下這些評語時,已宣告你的這場面試搞砸了,能得到這份工作的機率也近乎零!

  

  取得面試機會,代表履歷表獲得初步認可,接著就等主考官來確認,你是否是公司需要的人才。面試等於是自我行銷的絕佳時機,不想狀況百出、緊張凸搥嗎?先蒐集面試題庫自行演練,做足準備再上戰場吧!

 

  基本題—竭盡所能表現自我

 

  1.介紹一下你自己

  2.你的優缺點有哪些?

  3.談談你的生涯規劃

  4.談談在校的社團、打工、實習、比賽經驗

  5.談談在校進行的專案研究、論文主題

  6.你從小到大,最大的挫折是什麼?

  7.為何選擇這家公司?

  8.為何要應徵這一份工作?為何想要從事這類工作?

  9.為什麼我要雇用你?你的優勢何在?

 

  面試主考官最常利用基本題,來瞭解求職者的過去表現與未來展望。台南區人資主管協會理事長董曉光表示,被問及基本題時,是求職者最能發揮自我的時刻,但新鮮人卻常以為這類考題不過是簡單的自我介紹、毋須準備,以致在回答時了無新意,很難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美商甲骨文台灣分公司人力資源部協理彭雪紅說,新鮮人少有工作經驗,企業多從其在校的社團、打工、實習、比賽經驗或論文主題來評估其工作潛力,在面試過程中應善加描述過往在團體中扮演的角色,且多舉實例強化陳述的可靠性,特別是問及挫折時,更可大方分享自己如何化解危機、解決難題,主考官必會認為你是可擔當重任的好人才。

 

  犀利題—幽默以對化解尷尬

 

  1.你有無去其他同質性公司面試過?有無錄取?若未被錄取,我們為何要用你?

  2.你的同學也在面試名單之列,若非得在你和同學中錄取一人,你認為該錄取誰?

  3.(手中持有你成績單)為何你某一科被當或分數特別低?

  4.你從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已經1年,這段期間你做了什麼?為何都沒有從事任何的工作?

 

  這類問題一提出,極可能出現面試者一臉錯愕的畫面。不但問題尖銳犀利,更可能觸及面試者不堪回首的往事,不少求職者頓時說不出話來。

 

  董曉光說,其實尷尬的不是問題,而是氣氛,顧左右而言他、或乾脆拒答以示抗議,絕非上策。誠實以對、讓主考官瞭解實情,並適時發揮幽默感化解尷尬氣氛,主考官硬問就軟答,不僅展現個人風度,原先的僵局也能輕鬆打破。

 

  不可能題—臨場反應決勝負

 

  如何移動富士山?要多久?全球有幾個鋼琴調音師?全球有多少加油站?下水道的人孔蓋為什麼會是圓的?你要怎麼製造出M&M巧克力?

 

  《如何移動富士山》一書作者龐士東(W. Poundstone)指出,在人力資源術語中,這種問題是所謂的「不可能的問題」(the impossible question),不但面試者不知道答案,連面試主考官也沒有標準答案,面試者會被企業錄取或淘汰,端看其怎麼回答來決定。

 

  從微軟、Google等高科技產業,到金融業、廣告圈,都逐漸流行考求職者「不可能題」,求職者必須在緊張的氛圍與時間壓力下,動腦解決問題。這類問題考的是求職者邏輯思考的能力,尤其是應徵創意性質工作的人,更要有被問此類問題的心理準備。

 

  類似「腦筋急轉彎」的問題雖然無從準備,但邏輯思考能力卻可靠訓練養成,例如平時思考一件事情,盡量多去設想事件發展的各種可能性,訓練自己由單一直線思考轉向寬廣的水平思考,回答「不可能題」自然能獨具創意,讓主考官刮目相看。

 

  自由發問題—把握機會瞭解工作

 

  「你還有什麼其他的問題?」主考官在結束面試前,必定會詢問面試者有無問題。董曉光說,當面試主考官把發球權丟向你,切記要把握發問時機,把想瞭解的事情問清楚,但千萬別以為發問權輪到自己就可以肆無忌憚、忘了分寸。

 

  「多公少私」是發問的原則,像是詢問公司未來的發展計畫,或是個人還有什麼機會為公司做出貢獻,一切以公事為主,其餘像是個人升遷機會、年終獎金、加班費、有無國內外旅遊機會等私人福利問題,私下打聽即可,在尚未進入公司前,最好別問公司能給自己什麼,以免使自己留下「汲汲營營」的壞印象。

 

  但董曉光提醒,雖然分紅配股等額外福利問題為發問禁忌,但上班族賴以維生的薪資則不可不問,只是在詢問之前要先瞭解業界普遍行情,別胡亂開天價讓主考官暗嘲你自不量力。

 

全文載自就業情報網

http://www.career.com.tw/NewCareer_Site/home_article_detail.asp?R_menu_id=9&R_submenu_id=457&R_ap_id=4883

撰文◎林郡妙

 

回本期目錄

 

                  資源教室專欄

  

 ◎明天會更好的二人組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色、生活方式,志向。也許有些人較為幸運,事業總是一帆風順;也有人比較辛苦,可能要花許多時間來為自己的生涯而努力。前者可能不需擔憂許多,只要珍惜現在的一切就好;後者不要灰心,就算比別人辛苦,只要上天有眼,背後的努力其實值得。

 

  在世間上也許會有許多波折,是非難辨的時代背景裡,悲觀者也許會想放棄一切;樂觀者也許豁達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這些都是每個人看待事情的不同理由及方向,要求完美的人可能謹慎嚴謹,處處都一絲不苟可是卻捨不得(放不開),因此心情比較不會調適;自我開明的人,比較寬宏(神經大條),因此顯得灑脫。這兩種人是最好的配對,如悲觀的人若想自殺,樂觀的人就會幫悲觀的人化險為夷;樂觀的若很不小心,嚴謹的人可能就會幫忙提醒並小心處理,這樣的相輔相成會讓明日的未來有大大的憧憬。

 

  從這對比的個性,兩人互助的精神,會使得雙方的打拼會更有動力,也許默契是需要長時間的培養,但只要等到雙方互相了解彼此而不放棄未來的希望,我相信會有美好的果子將等你們來嚐鮮,且明日的你們不但會更好,而且會成為永久永續的伴侶。

 

筆者 蒙奇豬魯夫

 

(台北校區資源教室學生撰)

 

回本期目錄

 ◎精神的掙扎

  我是位有服藥物的精神障礙學生—疾病讓我在社會上有時適應不良,大概是此種症狀所帶來的副作用,我吃藥換算到今日已有六年左右,其實還滿辛苦的,我在住院時,有些患者為何會把要藏起來不吃,出院我才真正體會,至於我如何體會?答案就是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像嗜睡、動作遲緩、以致於擔心別人是否對我不解而產生衝突,此衝突謂之情緒的不良反應。尤其是懷疑別人對我不利是疾病的最大徵兆,所以有時會產生某種負面的想法,此負面的想法暫且不願提起,但其中之一就是沒有自信而想逃避人群。

 

  需要靠很長的一段時間來調整這病症,聽說可能會有二十年之久。所幸我和一般的精神患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我有照醫生的話吃藥,以致於病情有所穩定沒有加重,最重要應該就是感謝家人和老師們以及其他人的支持,以致我的未來更充滿希望。

 

(台北校區資源教室學生撰)

 

回本期目錄

 

 

      中國科技大學學生輔導中心心緣電子報

      主編:張雅玲 老師 •出版日期:2008/06

        學輔中心位置:台北 崇德樓103室•新竹 學以軒1003室    

諮詢專線:台北 02-29356107•新竹 03-6991611  電子信箱:erinch@cute.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