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園區)產業人才需求具體說明:


本學程計劃旨在培育日系國際流通之經營管理專業人才,期使提供大學生在學期間得以藉此學程學習國際流通業經營管理概念、物流運籌管理及國際行銷管理等專業以及物流專業日文,並藉由產學合作模式,以學界管理理論扎根基礎與業界經營管理實務來相互配合,培育學生具有專業經營管理能力,並提供學生畢業後即擁有『SOLE-CPL物流助理管理師證照』與『國際行銷初級人才證照』及『日系國際物流業工作實務經驗』之優良就業典範。
『日系國際物流發展菁英人才培育』學程內容,包括:全球運籌管理、國際行銷管理、物流專業日文…等專業課程、並與業界實務課程相結合,採雙講師制度、職場體驗、參訪等活動加強共通核心職能課程等,多項優勢相關培訓計畫。藉由此多元的教學方式,以整合就業職能所需必備之能力進行培訓。本學程除了強調以國際流通業經營管理實務課程之外,還提供國際行銷人才初級證照、SOLE國際物流管理人才證照、物流專業日之訓練,作為落實本學程之成效之一,更加強學生具備完整國際物流服務業經營管理及物流運作觀點之專業能力。在專業課程培訓後,銜接課程規劃『企業實習』課程,安排學生到物流及流通相關產業進行實際體驗實習,以奠定學生就業信心與實務經驗養成。
本學程為因應每年從高中職端畢業之學生人數每年大約在2500~2700位學生之間(表1),這些學生進入各大專院校後,經常因為大專院校無法提供給他們更實務的日文背景相關商業”專業實務”課程,最後許多學生不是放棄原有的日文語言專業,就是選擇留學一途。而技職體系原先目的亦即能培育高中職日文科學生應用其日文程度於職場上,特別在台灣許多日系企業經常無法順利找到日文流暢又具產業專業之基礎人才。而本系從高中職端招收日文科學生,每年約佔全國高中職日文科學生總數之5%,目的即在延續其日文三年的語言能力輔以專業課程的薰陶,使其能畢業即就業並能提供台灣日系企業尤其在國際流通及物流產業的人力需求。對於學生而言,也能為他們找到延續其日文能力的國際專業工作,使得台灣對日貿易能更加順暢。

表1:高中職日文科學生人數一覽表


2010/98畢

2011/99畢

2012/100畢

2013/101畢

2640

2626

2632

2537

 

 

 

表2為本系從一年級到三年級所招收之日文高中職學生人數,逐年增加當中,未能更加強這些日文背景學生之未來出路及國際化之應用,本計畫提供以上之兩種國際物流專業課程並輔以證照考試,同時培養其專業物流日文,透過此計畫若最終能得到兩張國際證照以及專業物流日文之強化,將提升其職場競爭力,也為國家培養更多日系國際物流人才。

表2:本系招收日文科高中職學生人數

計數 - 班級

 

 

科系所

年級

合計

北四技行管系

1

54

 

2

20

北四技行管系 合計

74

竹四技行管系

1

46

 

2

48

 

3

6

竹四技行管系 合計

100

總計

 

174

表3為至2009年台灣對外貿易進出口排名,出口日本排名第六每年仍有145億台幣的出口總值,但從日本我們的進口每年達到362億台幣排名第一。因此,從下表看出我們與日本貿易的頻繁,而這當中所創造出的國際物流的專業是不容忽視的,而因應台日間之貿易所創造的就業機會亦是本系培育日文科系背景學生的重點特色。很可惜很多日系企業在台灣仍然很難找到具國際物流相關專業但又具有日文三級以上水準的大專畢業生。而如上所述,也有許多懂日文的技職體系畢業生並沒有真正投入在國際物流產業,最主要學校教育並沒有將國際物流專業讓這些學生認為是有前景的,因此日系企業尤其國際物流相關產業人才供需難媒合。

表3:台灣進出口地區排名(2009)               單位:億


順 位

出 口 值

進 口 值

國 家 (地 區) 別

金 額

國 家 (地 區) 別

金 額

1

中國大陸與香港

837.0

日本

362.3

2

東協六國

301.5

中國大陸與香港

256.3

3

美國

235.6

東協六國

199.1

4

歐洲

225.8

歐洲

194.6

5

日本

145.1

美國

181.6

總值

 

2037.0

 

1746.6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外銷協進會(2010)

經由本學程之多元教學與產學合作模式,對參與培訓之學生而言,可獲得最完整訓練,並藉由與合作機構建立之合作關係,進行人力資源交流,協助學生畢業後可立即就業或創業的機會;對教師而言可提升教學品質,開啟與產業互動的管道,增進教學成效;對企業而言,透過產學合作,增加人力資源獲得且有利於培養企業所需日文人才,並降低企業之訓練成本,提昇企業員工專業素質。
『日系國際物流發展菁英人才培育』就業學程計畫,將以「學界管理理論扎根基礎」與「業界經營管理實務」來結合,以最有效益的方式來推展就業學程。
本學程設計重點以培育日系國際物流發展為目的,結合產學合作模式,提升教學品質,於學程中搭配國際物流或零售流通產業物流人才需求所需具備之相關技能,邀請業界人士擔任講師、蒞臨指導,培育學生未來職場中需強化之能力。
本系依據院發展的五大產業目標經專家學者及系上教師討論後一致同意達成共識以服務業之利基市場--『運籌流通』及『國際物流服務業』為發展目標並作為本系課程、師資及圖儀規劃之指引,其理由有五:

  1. 因應我國產業結構的改變,服務業由47.3%提昇至67.8%;在面對產業結構改變的挑戰中工業對GDP占比下降(資料來源:主計處國民所得統計與經濟情勢展望,93年1月。),導致結構性失業及中高齡失業;而工業部門釋放勞動力必須由其他部門吸收,要創造就業機會培訓人才要以服務業為主軸;同時從表1中可知服務業之產值及就業人口佔GDP之比重正逐年增加。
  2. 國際物流是服務業利基市場,在我國服務業發展中產值、價值、品質決戰關鍵趨勢在物流。從服務業發展規劃原則二大:產值大、就業效果大;一高:附加價值高;一好:生活品質好中物流運籌可達成此服務原則之關鍵。
  3. 兩岸三地運籌相關產業管理人才50萬缺口,現在年產畢業生 學生不足以因應50萬運籌物流人才缺口;而目前技職體系培訓相關人才分析統計年產僅8600人,仍然有嚴重缺口。(資料取自2006/11月技職司網站加以統計)
  4. 台灣服務業及其組織逐漸走向國際化、全球化將是未來必然的趨勢,2000年以後整體越趨向多元整合期;邁向集團化,同業異業、國內外結合的時期已漸形成;而我國GNP10000~13000美元對業者而言其策略漸採市場飽和式競爭(1)向海外移動並走向國際化,加盟優先、直營(2)走向國際多元化的整合(3)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加入WTO後,強併弱時代來臨(4)中國大陸為主要競爭市場。故國際物流業已是另一人才缺口之主流。
  5. 我國對外貿易,日本仍為我國最重要進口國,每年從日本進口仍有362億,而出口也有145億的貿易額。在加上許多日商公司(附件x)在台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因此人才孔急。

       故無論物流或國際流通業漸趨國際化後皆為運籌通路與全球接軌的重要管道,同時配合2011國家重點計畫,培育我國優秀的運籌人才、滿足國內與國際企業對運籌人才的需求;外在環境顯示之機會在全球化、數位化的知識經濟時代,唯有物流人才才能與國際接軌,進一步受到國際認可,才有利國際廠商願意進駐台灣,創造就業。
表4:服務業發展目標產值及就業人口


項目

2009實績

2010年目標
(2009年價格)

國內生產毛額
(佔GDP之比重)

服務業

8.2兆元
(67.8%)

8.99兆元
(71.4%)

2005~2010年平均成長率7.5%

知識密集
服務業

4.78兆元
(31.9%)

5.3兆元
(38.0%)

2005~2010年平均成長率8.0%

就業人數
(佔GDP之比重)

服務業

554.3萬人
(57.9%)

613.9萬人
(60.0%)

知識密集
服務業

160.0萬人
(16.7%)

184.9萬人
(18.1%)

資料來源:1.主計處資料;2.經建會部門記劃處;3.工研院資料;4.經建會人力處。
本規劃案旨在配合目前國家國際化、全球化、產業知識化等發展需求,以及目前經濟部及教育部之施政目標,探討本校行銷與流通管理系課程發展標準作業程序,以培養日文科系背景學生國際物流專業,以做為未來本校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因應環境之發展與產業需求,規劃與發展課程時之藍圖與評核準則。而依據目前國內勞委會的產業結構資料,可發現三年來(98-100年),工業就業者佔總體就業者的平均比率為67.8%左右,服務業就業者則佔71.1%左右,而培育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的學生,應關注此兩種行業類別的變動方向與發展趨勢。所以,發展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的課程模式與內容,具有配合國內產業結構發展的考量。
另外,國內產業結構以中小型企業為主,政府於近年積極地輔導中小企業,協助中小型企業創新升級,營造優質的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強化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融資及保證輔導功能,以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所以,在進行技職院校商業類群課程計畫過程中,不僅要考量目前國內的產業結構(主要以服務業及工業為主),以及目前產業的人才需求情況(工業人才需求35%左右,服務業人才需求70%左右),也需要考量國內中小型企業所需要的商業類群人才能力及未來能力需求,以配合目前國家的產業結構情況。


但是面臨資訊、商業環境的快速變遷,礙於教師本身的背景,使得授課內容與業界的需求極大的落差,同時老師教導學生光只有專業商業流通或物流管理技能是不夠的,必須加入標竿的零售流通與物流業者經營經驗與Know how,縮短理論與實務之間的落差。申請本案補助之目的,想藉由業界專業的師資,將業界新的觀念、經營經驗,以及國際物流相關產業最新動態與業界人材需求,納入課程內容之中,豐富原有的內容。所以在學程規劃上將針對日系國際物流服務產業的人才需求規劃,並且結合本系原有的運籌管理學程就業競爭力學程,於三、四年級時銜接物流實務專題講座及物流運籌實務專題講座,構成完整的學程,在物流與物流運籌技術專題講座課程內容規劃,將邀請業界專業講師,講述有關國際物流服務產業所應用的技術;實務應用專題講座課程內容規劃,將邀請業界專業講師,講述有關資訊服務產業的新觀念、產業現狀、管理經驗、人才需求狀況等。同時在學程規劃上,將在三、四年級的上學期前的暑假開始,讓學生在未進行職場之前,即有實際的經驗,了解國際物流服務產業的作業流程與各項管理的技能、所運用的資訊技術等,為未來正式進入服務產業打好基礎,期望經由這樣的訓練,能培養學生透過專業控管,畢業專題製作培養團隊合作,國際物流服務技術專業技能的提昇,國際專業證照的取得,使學生在進入產業服務之前做好就業的準則,進而能為零售流通服務業創造新需求、開創新市場、打造新局面、提升客戶服務、提升公司的競爭力。為此學程的主要目標,以下圖1:為學程目標示意圖。
本計畫預定培訓之職業種類如下:

1.日系國際流通服務業之品質專業師,品質稽核人員…等及製造與加工產業之品質專業師,品管師,稽核人員…等。

2.日系國際物流管理人才可從事: 業務人員、運務人員、訂艙人員、運輸規劃人員、文件處理人員、運輸規劃人員、行銷業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