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園區)產業人才需求具體說明:
由於「全球生產,國際行銷」是當今企業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企業為因應此發展趨勢並提昇競爭力,紛紛致力於全球化經營模式佈局。亞太地區的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將逐漸成為全球的製造工廠,國際企業將製造分散在這些成本較低廉的國家,又將產品行銷到全球主要的消費市場之全球運籌模式,會促使國際物流的需求大增,而國際物流服務品質也因此成為影響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要素。以台灣製造產業為例,長期以來一直專注於產品製造技術,因此建立了高度競爭力的OEM/ODM產業基礎,但由於全球競爭已是當今的市場趨勢,因此許多企業積極朝國際化邁進,其中又以高科技產業最為普遍。
臺灣發展國際物流之優勢
當前臺灣所以適合發展全球運籌管理,乃是因為已經具備以下三項優勢條件:
1.適當的地理區位。臺灣處於亞太地區交通的輻輳中心,包括機場和港口,與亞洲各國之間的距離都極接近。
2.強大的製造及設計能力。過去十年來,臺灣培養極具競爭力的資訊電子產業,吸引多達六十六家的跨國企業前來與國內廠商進行策略聯盟,並有摩托羅拉、飛利浦、貝爾通訊等二十九個跨國企業來臺設立不同類別的營運中心。在此基礎上,極易推動更多國際大型企業前來從事下單、生產、裝配及運銷,尤其科學園區每年所創造的高科技產品製造產值。
3.經營環境顯著改善。過去五年間,政府全力推動「亞太營運中心計畫」,透過法令的修正及制度的改革,逐步落實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的政策,無論商品、資金、人員、資訊、服務等,進出我國國境均較過去更為便利,更適合跨國企業在臺灣建立全球營運中心。
研究顯示,企業海外之搜源能力及環境因素,會顯著影響台灣高科技產業之全球運籌管理模式選擇。所以企業為了建構一致性的全球供應鏈計畫,必需發展整合型策略,如以企業的製造設施、配送區位、運輸路徑及顧客需求,發展一個可執行及維持全球化的協同規劃與排程模式。然而研究指出,全球化的物流活動,增加了企業營運的複雜度,如運送距離及前置時間的增加,皆是造成國際物流較國內物流複雜度高的原因。由於企業跨國交易需考量交易對象、貨品種類、物流環境等因素,廠商往往因無法自行建置所有物流設施,須倚靠貿易運籌業者,如報關業、國際貨物承攬業者、國際貨物運輸業者、第三方專業物流公司及出口貿易公司等,以協力完成國際物流所有作業。
以高雄港為例,其國際物流營運策略的成功關鍵,在於貨物的自由與快速流動。但因國際物流業者所面臨的是多樣性之國際環境,惟有突破傳統國際貿易做法,克服或適應各國之行政措施,有效率發揮國際物流系統功能,積極培養長期欠缺的國際物流人才,才能掌握市場獲利機會,進而維持其競爭優勢,使業者得以永續經營。
根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的研究報告指出,台灣地區空運出口的貨物噸位數量以台中縣空運出口的機器、新竹市空運出口的高科技產品,分別位居第一位、第二位,所以就空運出口貨運市場而言,新竹科學園區佔有相當的重要性。
以國內三大科學園區101年營業額達2兆41億元,係歷史次高,較100年成長5.2%,率先走出國內景氣低迷;科學園區產業的出口表現更暢旺,成長8.8%,遠優於同期全國出口(衰退1.6%)。雖然科學園區整體營收穩步成長;國科會仍將繼續強化園區競爭力,同時推動創新到創業激勵計畫,科學園區將扮演創新創業基地的核心角色,帶動科學園區的創新轉型。
101年科學園區整體出口額高達1兆2,480億元,較100年成長8.8%,遠優於全國出口表現。三大科學園區的出口皆成長,其中,竹科出口6,555億元,成長6.4%,中科2,080億元,成長9.9%,南科3,846億元,成長12.6%,科學園區整體出口至中國大陸為最多,計5,622億元,佔45%。科學園區整體進口額達7,270億元,較100年減少5.3%,以自日本進口最多,計2,415億元,佔33.2%。。
(閱表一)
表一、竹科101年1-12月主要出口國變動情形單位:新台幣億元 |
國家 |
101年1-12月 |
100年1-12月 |
成長率
(%) |
名次
|
出口額 |
(%) |
名次
|
出口額 |
(%) |
中國大陸 |
1 |
1,986 |
30.3 |
1 |
1,960 |
31.8 |
1.4 |
香港 |
2 |
1,554 |
23.7 |
2 |
1,346 |
21.8 |
15.4 |
韓國 |
3 |
685 |
10.4 |
3 |
578 |
9.4 |
18.3 |
新加坡 |
4 |
589 |
9 |
4 |
357 |
5.8 |
65.1 |
日本 |
5 |
437 |
6.7 |
5 |
454 |
7.4 |
-3.7 |
美國 |
6 |
373 |
5.7 |
6 |
363 |
5.9 |
2.7 |
其他 |
|
931 |
14.2 |
|
1,103 |
17.9 |
-15.6 |
總計 |
|
6,555 |
100 |
|
6,161 |
100 |
6.4 |
表二、竹科101年1-12月進出口貿易年度比較
單位:新台幣億元 |
項目 |
101年1-
12月 |
100年1-
12月 |
成長率(%) |
101年1-12月
園區佔全國比
重(%) |
100年1-12月
園區佔全國比
重(%) |
全國出口額 |
88978.7 |
90,415.9 |
-1.6 |
|
|
全國進口額 |
80290.4 |
82,803.7 |
-3.0 |
|
|
全國貿易總額 |
169269.1 |
173,219.6 |
-2.3 |
|
|
全國出超 |
8688.3 |
7,612.2 |
14.1 |
|
|
園區出口額 |
6554.7 |
6,160.9 |
6.4 |
7.37 |
6.81 |
園區進口額 |
3556.0 |
4,067.7 |
-12.6 |
4.43 |
4.91 |
園區貿易總額 |
10110.7 |
10,228.6 |
-1.2 |
5.97 |
5.90 |
園區出超 |
2998.7 |
2,093.2 |
43.3 |
34.51 |
27.50 |
而以上表二數據也顯示光是新竹科學園區出口總額及進口總額家共達一兆左右。這也表示在科學園區進出口的貿易中創造國際物流在科學園區扮演著非常重要的服務業角色。而隨著產品及消費型態日新月異,全球化的競爭愈趨激烈,國際間的通路、網路結構也越來越複雜。未來的全球經營模式,將以顧客化及降低通路總成本為主要目標,而如何藉由對國際物流流程的分析與再造,提高國際物流的效率,國際物流人才的急需恐急都將成為主要研究課題。
目前科學園區全球供應鏈及國際物流之運作確實需要一套有效率的方式讓整體國際物流流程能更臻效率。如科學城物流科學園區儲運中心之運作主要提供客戶在進出口業務上ㄧ次購足的服務,串聯兩岸三地物流通路,提供整合型國際物流服務。
例如位於科學園區的和鑫光電送出TFT-LCD半成品,由科學城物流提供貨運及報關服務,再由承攬業者聯繫海空運,並將貨物放在科學城物流的儲運中心等待通關放行,接著空海運送到大陸機場或碼頭。到大陸後就由HCT聯盟的上海泰益或國信飛力接手清關,再由世雙國際提供內陸運輸,送至收貨人附近的倉儲或物流中心暫存,再配送到收貨者工廠進行組裝加工,完成品再由海空運送至國外客戶手中。
在國際經貿全球化發展趨勢下,供應鏈管理需要具全球觀、整合能力及決策能力之國際物流人才,除鼓勵民間培訓機構充分發揮培訓能量,辦理符合產業需求之物流培訓課程,建立人才認證機制,並與國際專業培訓機構合作,引進先進國家之物流培訓課程與認證機制之外,學校更能協助擴大物流人才培育的管道,增強我國物流人力資源結構,以支援產業現代化及全球化發展。
本學程計劃旨在培育園區高科技國際物流之經營管理專業人才,期使提供大學生在學期間得以藉此學程學習高科技產業國際物流經營管理概念、物流運籌管理及國際行銷管理等專業以及物流專業英文,並藉由產學合作模式,以學界管理理論扎根基礎與業界經營管理實務來相互配合,培育學生具有專業經營管理能力,並提供學生畢業後即擁有『SOLE-CPL物流助理管理師證照』與『國際行銷初級人才證照』及『科學園區高科技產業國際物流工作實務經驗』之優良就業典範。
『高科技產業國際物流發展菁英人才培育』學程內容,包括:全球運籌管理、國際行銷管理、國際貿易英文…等專業課程、並與業界實務課程相結合,採雙講師制度、職場體驗、參訪等活動加強共通核心職能課程等,多項優勢相關培訓計畫。藉由此多元的教學方式,以整合就業職能所需必備之能力進行培訓。本學程除了強調以高科技產業國際物流業運作管理實務課程之外,還提供國際行銷人才初級證照、SOLE國際物流管理人才證照、國際貿易英文之訓練,作為落實本學程之成效之一,更加強學生具備完整國際物流服務業經營管理及物流運作觀點之專業能力。在專業課程培訓後,銜接課程規劃『企業實習』課程,安排學生到物流及流通相關產業進行實際體驗實習,以奠定學生就業信心與實務經驗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