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製作之心路歷程】
- 對象:
- 二技學生:入學後第一學期開始至第二學期第8週。
- 四技學生:入學後第三學期開始至第五學期第8週。
- 選題:評估與選擇欲製作之專題題目(小組成員均有興趣);惟須考量:
- 時間:必須於七月三十一日前完成,因指導老師如有異動,大多在八月一日,可用Project 軟體管制進度與時程)。
- 工具:如須使用軟體,最好自己學會或選修、旁聽類似課程,勿過度依賴老師及他人
- 專業:以自己所學過的專業為基礎,並有能力與信心學習新的或稍為較高階之專業。
- 做法:
- 蒐集:先閱讀學長所製作之專題、至網站上瀏覽得獎之專題,了解系上老師之專業。
- 整理:了解、分析、歸納各種專題類型之製作方法及所需之工具。
- 覓師:專題題目、動機、目的、方法、限制及架構等,要具有意義、符合邏輯,並能明確表達後,再選指導老師洽談,可較省時。另亦應針對動機與目的,初步預估結果(論)及建議等。
- 觀摩期:
主動報名擔任學長專題口試當日服務人員,俾了解他人優、缺點與獲得臨場感!
- 製作期: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 時間:準時。
- 進度:依計畫。
- 團隊:發揮「分工合作、互相忍讓」精神。
- 毅力:勿輕言放棄、改題目、更換指導老師等。
- 討論:面對面、E-mail、網路電話(免費)。
- 文獻:勿抄襲、應確實引用。
- 稿件:段落分明、措辭通順、無「口語化、錯別字、不合專題之形容詞」。
- 參與:全程參與,沒有任何藉口。
- 貢獻:不要僅是做些「買東西、影印、打字、打雜、跑腿」等工作。
- 徬徨期:準備不週、沒有中心思想,致專題製作停滯!
- 推諉期:自己不努力,將錯誤、責任推給他人(老師或其他同學)!
- 後悔期: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 追趕期:自己「打工、放假」太多,耽誤專題製作,決定迎頭趕上!
- 輕鬆期:「獲得初步可接受之結果」或「專題製作完成指導老師同意簽字」
- 緊張期:口試「前、後」一週,不知結果如何!
- 頹喪期:「書審、口試」未過,須「大幅修正」或「重新製作」!
|
|
|